一個土灶,上麵都是蒸籠。
“這樣將生料變成熟料,油才好分離出來,等蒸熟以後,要趁熱做成茶餅。”
幾個嘉賓被帶到另外一個房間,大家看到了一個現代化一點工具。
老板解釋道:“以前古法榨油,大多都是人力用腳把茶餅踩踏實了。但是我心裡總覺得不太合適,尤其現在像我這樣的年輕人其實都很注意吃進嘴裡的東西是否乾淨,這要是讓顧客看到吃的油做出來前是被腳踩了,肯定是不行的。”
“我受啟發做這個機器的原因是,之前我看了個短視頻,像是以前做古法蔗糖,老法子都是從來不洗甘蔗就直接送進機器榨汁的,有個年輕人他覺得這樣不乾淨便做了機器在榨之前自動對甘蔗進行一遍清洗,所以我也按照我這麼多年的經驗,弄了這個壓餅機器,這樣就方便乾淨的多了。”
聞皓道:“那其實相當於就是將科技和古法相結合,讓它更適合現在的市場。”
老板點頭道:“是的。”
最後一間房,便是將茶餅裝進木頭榨機的榨槽裡,茶餅要擺放整齊平滑,否則可能會榨不出油來。
茶餅全部放好之後,會插入木塞,木楔和進樁
接下來,就是靠人力來回牽引撞樁,靠著擠壓的力道,就起到了物理壓榨油餅的作用,其實這也就是古法榨油的基本原理。
直播間的畫麵裡,隻見物理壓榨出來的茶油從油餅裡如同雨滴般溢出,彙聚在一起從榨槽邊的出油口源源不斷地流進榨機外的大木桶裡。
這樣的土法榨茶油的技藝,在現代其實已經很難再見到。
老板甚至都毫不掩飾的說:“其實我還有一間現代化的榨油坊,畢竟這樣的古法榨油工序繁瑣,隻是有些老一輩的還是舍不得這個,會來我這裡榨。你們剛剛看到的人,都是村裡的人來幫忙,他們想這樣榨油吃覺得香,我也就一直沒丟下,不收他們的錢。隻要有人有需要一天,我就做一天。”
那些忙完的男人知道是錄節目,也都擠過來,說謝謝小李。
“這些年,我們來榨油,小李都沒收過我們的錢。”
“是啊,其實在村子裡賺錢的行當本來就不多,小李這些年過得真的不容易。”
一老頭道:“要不是村裡還有榨油的,我們榨油就還要去大老遠哦,麻煩得很。”
“你們錄節目噻,可不可以幫我們多宣傳宣傳,我們這的茶油其實很好的嘞。”
“是啊,今天榨的是我家的油,你們可以舀幾斤去吃試試。”
直播間的在線觀眾紛紛刷彈幕。
【這種的古法榨油真的很少見了,以前小時候我媽還帶我去看過,記憶裡那個油味道都還在。現在村子裡都沒榨油的了,還得去鎮上的榨油坊。】
【現在村子裡的人本來就少,榨油的人就更少了,村裡的榨油坊根本就不賺錢。】
【就像學校一樣,現在村子裡的小學也都沒了,人少了,沒辦法這些資源就隻能統一在鎮上,七裡八鄉的都去鎮上榨。】
【希望這個老板能堅持下去啊,起碼不要讓這個手藝失傳了。】
【有沒有人知道這個茶油多少錢一斤,我想買點試試?】
【榨油坊其實還能靠茶枯菜籽餅這些賣點錢,讓老板直接在網上賣吧,我種草莓做酵素肥每年都買的。】
【要是買山茶油的話,是很貴的,每個地方價格不一樣,我們那邊是五十多一斤還算便宜,像是山茶油質量很好的地區都是七十多,甚至八十多一斤。】
【其實主要是大家對網上的東西都不太信任,不知道質量好不好。】
【是啊,就連富王農場的菜最開始也都是被質疑過的,是後麵有檢測報告,還真的好吃,大家買東西這麼多回,從來沒翻過車,才有了現在大家都在搶著買的場麵。】
說白了就是,如果便宜買點也無妨,但太貴了,嘗試成本太高就還是算了。鬼知道網上賣的那些東西到底講不講良心,黑心商家多的是。
聞皓在富王農場乾了幾天活,也知道現在網上帶貨挺火的,便問老板:“你在網上有店鋪嗎?”
老板搖頭,“大多是附近的鄉親們來榨油,榨完油那些茶枯和菜籽餅,誰要誰就拿走,想給錢的就看著給。”
“那你可以在網上開個店,正好我們節目幫你宣傳一下。”宋飛舟說道。
一向少話的霍封澤:“我們現在節目就是雲起直播,你可以直接在雲起直播申請店鋪。”
老板是年輕人,對這些接受度也高,隻是之前沒有想過弄,畢竟網上那麼多的店鋪,根本就沒有人會關注到。
老板也知道節目有心宣傳,當即答應了好,他拿出手機下載pp,提交了營業執照等資料。
雲起直播那邊審核的很快,店鋪很快就通過了。
“小李榨油坊”店鋪上線了。
他把店裡有的東西就全上架了。
茶枯,5斤15元。花生麩,5斤15元。菜籽餅,5斤15元。山茶油,1斤75元,都不包郵。
他賣這個價,都是按照很地道的價格來了,也沒有看有節目宣傳就特意加價。
《出發吧》節目的在線觀眾基數擺在這,不少人都湧進店鋪裡搶購。雖然不是老板家的東西,但這次節目的確起到了一些宣傳作用。
釣魚佬買了可以打窩,種菜的買了可以做肥料,畢竟花生麩這些可是很好的有機肥。
山茶油雖然貴,但確實是這個價,不光是觀眾們搶,在第一時間就能知道的五位嘉賓也都紛紛搶購了幾十斤表示支持。
尤其是聞皓,他雖然常年在劇組演戲不做飯,但在老板家嘗了飯菜,知道是山茶油炒的,這茶油還這麼健康,便想著給家裡買一些,一口氣買了一百斤,反正也不差錢。
小李上線了產品後,再看後台已經賣完了,都震驚了。
背著直播間,沒忍住眼淚嘩啦啦的流。
為了回來照顧爺爺和爸爸,他放棄了在城市工地賺一個月一萬辛苦錢,這些年靠著榨油坊勉強生活,不時還出去做小工,種點稻子和菜,沒想到往常白送的東西真的都能賣成錢,而且還這麼快。
這就是流量為上時代的經濟效應,有人關注,賣什麼都快。
如今很多市場都在被資本家賣的成品占據,可這個時代,依舊會有少數人在堅持做原始好產品。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