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不過昭如令也沒有什麼特彆的反應,依然是將自己印象當中的北堂盛,一五一十的說給孟昭聽。
在他的口中,北堂盛這個人,雄才大略,有手段,有馭人之術,而且心機深沉,一身武道更是深不可測,即便不借助皇朝國運和人道龍氣,武功之強,天下也沒有對手。
但,這人也不是沒有缺點。
昭如令的認知中,此人最大的缺陷,就是六親不認,哪怕是自己的親生子嗣,也是毫無感情隻有利用,而且他還隱秘的透露出一個消息。
上一代大帝被刺殺,當時內情重重,其實很關鍵的一點,就在於內部有人配合,這才能夠叫那凶手一擊即中,完成刺殺大帝的巨大功業。
北堂盛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昭如令並不清楚,但隱隱有種感覺,他肯定在其中插了一手。
這倒是大大出乎孟昭的預料,不是說北堂盛六親不認,為人冷血,這一點在他和十二皇子北堂行相識,並了解到個中內情,便已經心知肚明。
他隻是沒有想到,上一代大帝的死亡,竟然也和北堂盛有關係。
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北堂盛當年上位很匆忙,卻將一切都掌握在手中,就好像,就好像,他已經準備許久,隻是等待這樣一個上位的時機而已。
除了六親不認,北堂盛還有一個性格缺陷,那就是過於依賴,迷戀自己的權術。
這一點,昭如令也有解釋,北堂盛喜歡下棋,他喜歡將天下當做棋盤,天下人當做棋子,操控在自己的手中,與人博弈。
但,也正是這一點,使得他不太注重過程,對於一城一地的得失並不計較,反而更喜歡鋪墊,最終取得勝利。
下棋這麼做,當然是沒問題的,可現實不是下棋,神州大地,也並不是棋盤。
棋盤上一城一地的得失,和神州大地,一城一地的得失,豈能相提並論,影響也是決然不同。
最大的區彆,就是人心。
孟昭其實一直就在思索,以北堂盛的蓋世神功,破解算儘蒼生以及太祖北堂恭的封印布置的氣魄,他若是禦駕親征,以南方叛軍的實力,肯定是抵擋不住,要被一掃而空的。
根本不可能持續這麼多年時間,叛軍勢力愈發壯大,甚至影響深遠,導致如今天下處處烽煙。
可北堂盛偏偏就死死待在玉京城,任憑局勢糜爛,偏偏自以為是,不斷調兵遣將,就是不親自下場,降維打擊,結果就造成了現在這般局麵。
即便北堂盛真的下場,也早已經晚了,不是數年前,隻要將南方叛軍掃平,就可以天下大定的局勢了。
若是按照這麼來看,貌似北堂盛之所以昏招迭出,其實是他對自己的權術,手段,過於自信,認為不必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要著眼全局?
再聯想到過去收到的一些訊息,過往猜測的,也或許不僅僅是猜測,而是現實。
「昭大人,你說,大帝之所以任憑局勢糜爛,天下大亂,是不是存著破而後立,等到那些豪強世家,紛紛被亂局給衝擊的七零八落,他再出手,重整山河,不但一統天下,還可以收回在太祖時期,被分出的權柄?」
昭如令詫異的看了眼孟昭,良久,才點頭歎道,
「孟龍王,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你說的一點都沒錯,以我看來,大帝就是這個心思。
這甚至不是大帝一個人的想法,而是自太祖之後,曆朝曆代,帝王都想做到的事情。
隻是,他們的手段,都沒有如今大帝這般酷烈,決絕,以及充滿風險。
說真的,有時候我也會想,也許天才和瘋子真的就是一線之隔。
成了,大帝就是超越太祖的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