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禮儀之爭雖然表麵上看起來隻是改變父母的爭論,實際上也是皇權跟文官集團的一場較量。初登大寶的朱厚熜不願意輕易的向文官集團認輸,而文官集團也為了展現自己對於朝堂的掌控,雙方誰也不服誰,畢竟誰贏了,權利的天平就會傾向於誰。”
“後人也曾分析過楊廷和之所以要在這件事情上與朱厚熜爭論個高低,主要的原因便是以藩王入繼大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兄終弟及,所以他堅持朱厚熜入嗣孝宗,才有資格繼承天下的家業,否則有非法之嫌。”
對於這個理由,朱元璋輕輕的點點頭:“按照禮製來說,似乎這楊廷和也沒有做錯。”
“是啊,按照禮製來說楊廷和的確沒錯,而且非常的正確,因為曆史上幾乎找不到小宗入繼帝位卻又不入嗣大宗的先例。”
朱厚熜聽完之後忍不住說道:“禮製禮製,禮製就應該是用來約束天下人的,可偏偏不應該用來約束皇權,若是連皇權都被禮製約束了,那皇權還是至高無上嗎?”朱厚熜就是不滿當初楊廷和這幫人天天用大義禮法來壓製他,越是這樣他越是要反抗,而很明顯,最終還是他贏了。
朱元璋聽了朱厚熜的話,又覺得朱厚熜說的也有道理,如果皇權也被束縛住了,那皇權的確就稱不上至高無上了。
“在當時的主流觀念裡,繼嗣不繼統的觀念根深蒂固,在士大夫集團中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這也是為什麼楊廷和站出來後,會有那麼多人支持他的原因,因為主流觀念中楊廷和做的的確是對的。”趙長歌繼續說道。
朱厚熜輕笑一聲:“楊廷和做的對不對朕不評價,但是在朕眼裡,楊廷和是因為覺得朕能夠坐上皇位都是因為他,所以希望朕做一個聽話的乖孩子,他希望能對朕的權力有所製約,可笑他苦心積慮做了那麼多,卻沒想到朕並不是那種傀儡皇帝,事後他一定後悔的想要哭了吧。”
趙長歌點點頭:“後世也曾分析過,楊廷和當初做這事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他自持有擁立新君之功,整個人有些飄了。”
“其實朕剛剛登基的時候並不想跟楊廷和等人關係變得太僵硬,朕也曾為了緩和雙方的關係安撫過楊廷和,並且還向毛澄厚賜黃金,可是這兩個家夥卻以為這是朕畏懼了,開始變本加厲。既然他們不想朕好過,那朕就跟他們玩到底。”說這話的時候,朱厚熜的眼裡露出了狠辣,這一幕被站在一旁的朱厚照全部看在眼中,他第一次對自己的堂弟產生了一種恐懼感。
那個天天在自己麵前哭泣的堂弟,其實本質上並不是一個乖小孩啊,恐怕在朕的麵前那種可憐弱小的樣子都是裝給朕看的,如現在自己麵前的嘉靖帝才是他實際上的樣子。
朱厚熜開始相信趙長歌跟他說的那句話了,自己在玩心眼和政治鬥爭上肯定玩不過自己的堂弟,倒不是說朱厚照心軟,而是朱厚照沒有那樣的心計。
“在正德十六年,新科進士張璁上疏支持明世宗朱厚熜,認為朱厚熜即位是繼承皇統,而非繼承皇嗣,皇統不一定非得父子相繼,張璁建議朱厚熜仍以生父為考。”
“朱厚熜見到此奏章後非常的開心。可是當時的張璁本來就是微末之身勢單力薄,難以說服眾人,所以朱厚熜並沒有貿然行事,他想要找準機會點燃這跟引線,而這個時機一直等到了奉迎生母蔣氏入京的禮儀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