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從李治駕崩之後,這大唐的皇帝起起落落,難以想象這樣的情況下大唐依舊還能延續下去。
“這李旦登基後做的如何?”事實上李世民對於李旦的確有所懷疑,因為李旦的皇位是李隆基跟太平公主把他推上去的,這讓李世民覺得李旦此人不如自己的兒子有魄力。
趙長歌沉吟了一下:“剛剛複位的李旦做的還算不錯吧,任用賢能,安撫百姓,被人稱為有貞觀、永徽之風。”
李世民很敏銳的察覺到了趙長歌話裡的意思:“你說他剛登基的時候做的不錯,那就說明後來他變了?”
趙長歌對著李世民豎起了大拇指,這家夥真的很厲害啊。
“李旦在登基後,朝中大小事情基本都要過問太平公主跟李隆基,而在登基第二年,李旦除了必要的權力還握在手中,其他的都不怎麼管了,這也導致了朝堂上的勢力被分為三塊,太平公主一派,太子李隆基一派,還有皇權一派。”
李世民皺了皺眉頭,他怎麼覺得這李旦登基後依舊還是像個傀儡一樣,還有這太平公主給他的感覺也不好,雖然她的確有擁立之功,可是一介女流還手握大權,尤其是大唐剛剛經曆了武則天跟韋後之亂,對於女人掌權應該非常敏感,這太平公主難不成也想效仿武則天不成。
“李隆基被立為太子之後,跟太平公主的爭鬥就日益加劇,太平公主多次逼迫朝臣勸皇帝李旦改立太子,因為李旦在立李隆基為太子之前,其實也猶豫過是否要立自己的嫡長子李成器,可李成器以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為由,主動的推讓了太子之位。相比較李隆基很明顯李成器更容易拿捏。”
“可太平公主的小心思並沒有得逞,她不僅派人勸皇帝改太子,而在暗中散布流言說李隆基不是李旦親子,可卻被李旦一一化解。”
“到了李旦登基的第二年,他為了鞏固李隆基的太子之位,把諸王連同太平公主全部分封出去,可太平公主去李旦麵前裝可憐,最終還是留在了京城。”
婦人之仁!
李世民對於李旦的確有些看不上。
“之後李旦幾乎把政務全部交給了李隆基,命他監國。又過了一段時間,李旦直接宣布禪位,自己做了太上皇,隻不過這時候李旦依舊還保留了一些官員的任命權,太平公主眼看著李隆基的地位越發的穩固,心中更加的不安,她公然挑釁李隆基,提出要廢掉皇帝,可最終還是失敗了。”
“因為太平公主是武則天寵愛的女兒,是李旦的妹妹,加上對李旦有擁立之功,所以李旦夾在李隆基跟太平公主中間也很為難。所以太平公主就算做出了一些出格的事情,李旦也一直容忍。”
“李旦能容忍太平公主,可李隆基卻不是這樣願意退讓的人,他為了搶回自己皇帝應該有的權利,又一次發動了政變,這一次直接殺了太平公主諸多的黨羽,就連太平公主都被賜死,這舉動把李旦都給嚇壞了,立馬交出了手中的權利,安心養老了。”
李世民聽完之後,仔細的分析了一下趙長歌跟自己說的這些情況,隨後摸著自己的胡子笑眯眯的說道:“這李隆基倒是個不錯的孩子,有勇有謀,想來他奪回了權利之後,應該做的很不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