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孫可望和李定國的矛盾,那是大西軍中人人都知道的事情。這兩人作為張獻忠的左膀右臂,一直不對付。四大將軍之中,孫可望雖然實力最強大,兵馬最多,但是要論單兵戰鬥力,反而是李定國的兵馬最強。這也是李定國被封為前軍大都督的原因,李定國此人,作戰勇敢,有勇有謀,愛兵如子,三軍用命。
所以每當大西軍出戰的時候,李定國往往充當先鋒,無往不利,他麾下的前鋒軍兵團就像是大西軍寶劍的劍尖一樣,銳利無比,雖然總人數隻有孫可望的一半,但是真打起來,鹿死誰手還真不知道。
而艾能奇算是孫可望的小跟班,手上的兵馬實力也不強大,基本上屬於舉手黨,孫可望說什麼,他點頭同意就是。劉文秀是個中立派,或者說騎牆派,本著誰都不得罪的原則,也不參與兩方的爭鬥,就在那裡看戲。
李定國和孫可望之所以有矛盾,主要就是在大西軍的主要方略上有矛盾。張獻忠還在的時候,李定國就曾經提議,大西軍不能總縮在蜀中,還是要效仿三國諸葛亮,六出祁山,在以成都平原為根據地的同時,主動發起進攻,對清軍實施作戰。
因為李定國已經敏銳意識到,現在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明軍和大西軍的矛盾,而是華夏和關外蠻夷的矛盾。退一萬步說,假如清軍被擊敗,明朝和大西軍還能商量著辦,大不了大家劃江而治,還是怎麼說,總歸有談判的餘地。但是清軍不一樣,清軍就像是一駕戰車,要碾碎前進路上的一切東西,大西軍未來也是清軍的心腹大患,所以必除之而後快。大西軍隻有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攻打清軍,消滅清軍,才能有活路。
但孫可望恰恰相反,孫可望跟張獻忠的想法差不多,就想割據雲貴川,在西南做個土皇帝,建立大西國。就像是古代的夜郎國一樣,自己登基不好嗎?
兩人的理念大相徑庭,一方認為要處理民族矛盾,一方隻想當土皇帝,當然尿不到一個壺裡去,加上張獻忠之死,兩人的矛盾越來越深,已經到了無法化解的境地。
孫可望聽見李定國反對,立刻道“怎麼,李將軍又有什麼高見?當初我也是聽了你的建議,才寫信給永曆皇帝的,要不然老子才懶得搭理他呢。現在還算他識相。”
李定國眉頭一皺道“那好,既然如此,朝廷已經封孫將軍為秦王了,不知道孫將軍下一步如何動作?是不是立刻領兵南下,幫助朝廷收複兩廣?”
孫可望一陣懊惱,這個家夥,簡直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自己接受了秦王的封號不錯,可並不意味著他立刻要帶兵南下去幫永曆打仗,他以秦王的名義在雲貴川搞割據不行嗎?貴州的王應熊,手下能有幾個人,擋得住大西軍嗎。到時候,他直接南下,叫王應熊滾蛋,他占領貴州豈不是易如反掌。
“嗬嗬,李將軍言重了,朝廷雖然有回信,但是規矩我懂,還要派使節來冊封呢。這冊封儀式還沒舉行,我還不是秦王,如何能帶兵南下?況且,貴州還有王應熊的人馬,兩家應該通氣才是,所以,不著急。”孫可望擺擺手道。
李定國冷哼一聲,早就知道他會這麼乾了,他是封號想要,卻不想出兵。“孫將軍,人無信不立,我還是那句話,現在最主要的矛盾是建虜跟中土的矛盾,不把建虜趕走,大家都不得安寧,你難道忘了大西軍的仇了嗎?”李定國道。他這裡指的自然是張獻忠被殺的事情,建虜跟大西軍也是死仇。
孫可望一愣,“你究竟什麼意思?”
李定國道“立刻南下,去昆侖關接防,同時跟王應熊合作,再派人北上聯絡秦良玉,另外湖廣的大順軍殘部也可以聯絡一下,形成一個以南寧為中心,貴州、川東、川南、湖廣為外圍的抗清聯盟,各家死守陣地,集結兵馬,挫敗西路軍攻勢,把豪格、吳三桂他們打回去。”
“我看你是瘋了,秦良玉什麼人,三番五次跟我們作對,你讓我相信這個老太婆?還有那大順軍,李自成的人你也信?不在背後給我們捅刀子就算是不錯了,還跟他們聯合,你膽子是真大。至於南明小朝廷,你忘了我們原先是乾什麼的了。這次他是有求於我們才給了這個封號,我們上杆子去舔他作甚?讓永曆接著求我們才好。”孫可望一屁股坐下道。
李定國搖頭道“都這個時候了,還要精打細算,覆巢之下無完卵,如果我們不聯合起來,會被清軍各個擊破,真是豎子不足與謀。”
孫可望勃然大怒,指著李定國噌一下站起來道“你他娘的說什麼,你有種再說一遍。”
李定國道“你聽好了,豎子不足與謀。”
孫可望鏗的一聲拔出佩劍,“爾要試試我寶劍鋒利否?”
艾能奇也站了起來,對李定國怒目而視,畢竟他是孫可望的跟班,老大發火了,他自然要給老大站台。隻有劉文秀仿佛是老僧入定一般,屁股都沒離開凳子,穩坐釣魚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李定國也抽出隨身寶劍,指著孫可望道“我劍也未嘗不利!”
眼看著兩位大佬也火拚,座下眾將全部起身,都不知道如何是好。劉文秀見到時機差不多了,這才起身道“嗬嗬,都是自己人,自己人,莫要傷了和氣。”他上前按下了李定國的胳膊,又走到孫可望旁邊,同樣也按下他的胳膊。
眼見場麵就要凝固,忽然,一名衛士衝進大堂稟報道“報!南寧急件。”
嗯?眾人一愣,剛到了永曆的信件,怎麼又來?劉文秀立刻岔開話題道“你們看,又有文書來了,先看看明廷怎麼說,都坐,坐。”
眾人這才重新落座,隻見衛士呈上信件,劉文秀怕兩人又吵起來,便自己拿過來拆開,隻看了一眼,便愣在當場。竟然還是永曆的信,隻不過追加了一件事情,封李定國為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