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聞裡正召集,各家各戶當家主事的抹了把灰撲撲的臉,緊了緊身上單薄的衣裳,從人堆裡站起來,與相鄰的互相招呼一聲後,一腳深一腳淺的走出曬穀場,去外頭寬敞的地方集合。
零辰3、4點,正是天明是最黑暗的時刻,終霜的寒風肆意的刮著,脫離人群後,寒氣便一個勁往懷裡鑽,一個個主事的抖抖擻撒,一臉茫然,磨磨唧唧,老不情願在心慌意亂之際離開溫暖的人群。
各個嘴裡老不情願的犯著嘀咕,尋思裡正找他們究竟所謂何事?
大災後,家家戶戶都有受傷犧牲的人,或年紀老邁的長者,或天真可愛的幼童,難不成是統一安排傷亡的祭奠?還是災後家園的重建?
眾人腦子亂哄哄的很,一時也沒個主意,希望裡正能給個明確的指示。
然而,裡正給是給了,隻不過給的主意,與大家所想大相逕庭。
等該來的人都來的差不多了,心煩意亂的人們徹底騷動起來,偶爾一兩聲抱怨、咒罵摻雜其中,攪得動蕩的人心越發向左。
“俺不走,俺死也不走,要走你們走。這裡是俺們的根,老祖宗的墳、祠堂都在這,家在這、田在這,俺不走,說什麼也不走。”說這話的是腦子死強的中年人。
“我也不走了,我一把年紀手腳都硬了,走不了了,會拖累你們的。”這是一個上了年紀的族老甕聲甕氣道。
“我家婆娘剛生了崽,這還沒出月子呢……”
“俺也不能走,俺爹俺娘年紀大了,走不動道,俺不能撇下他們。你們把俺孩子帶走吧,給他一口吃的就成,彆讓他餓死在路上,至於以後……以後若是有機會,等他長大成人,讓他再回來看看俺們。”
人離鄉賤的道理誰都懂,裡正才開了個頭,萎靡不振的人群便跟著炸開了鍋,唉聲歎氣,消極對抗起來。
不願離開的人並不全是抱著破罐破摔的態度,也非在大難之後坐以待斃,自暴自棄,不願奮發改變。
而是,草木情深,故土難離。
林家村祖祖輩輩生於斯,長於斯,在此地繁衍生息數百年之久。如今,林家村共103戶,620人,在此地偏安一隅。除了嫁娶的配偶,和極少數沾親帶故的外姓人加入,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長的林姓族人。
幾輩子在這裡紮根生長,居住生活。縱使遇上破業失產,天災頻繁,也不曾令林家村的村民生出過離鄉背井、另尋生路的念頭。
而今,不過是又遇上了一次災荒之年,地龍翻身之禍,哪裡需要舉族遷徒如此大動乾戈?
裡正年歲在這些人當中也算頗大,此前也與他們一般,猶豫不決,舉棋不定。如今再看族人們一個個推三阻四,各種推脫借口層出不窮,他也懶得多勸。隻把林小月說的那一套,重複給眾人說了一遍,其他啥話也不說了。
良言逆耳,他沒功夫、也沒精力挨家挨戶硬勸。
裡正見眾人仍遲疑不決,固步自封,索性打開了話匣子,大聲和幾個族老剖心置腹,算是他儘自己最後一份力,將自己的猜想說於眾人聽。
提及前些年剛過去的兵役和軍賦,再談到如今鎮上嚴峻的形勢,衙役光是應付接踵而來的災民,人手已然不足。又出了地動一事,各地災後重建工事繁重,哪哪都需要更多的人手,從民間各地征調徭役隻怕勢在必行。
不想遷徒的人,肯定是希望留在村裡,第一時間重建家園。然,屆時縣衙人手不足,征調徭役,隻怕不僅二十以上,六十以下男丁無人能免,又不得抗拒,缺糧役重,力役殘酷,隻怕壓得眾人更難喘息,又何談重建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