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妃明白其中原委,決定先讓這廝做個參議,吩咐會後召陳宜中宮裡敘話,算是做個了結。
不料,這廝去鳳喜宮痛哭流涕一番後出的第一個主意就是恢複帝製,聽得楊淑妃既震驚又莫名的激動。她淡淡的說大宋已經定下共和製複興便不再朝三暮四,文武百官都看著呢,哀家定要一路走下去。
這廝再提第二個建議,要大舉募兵北伐,令漢王南下,兩廂南北對進,打通和川陝製置司新收複的地盤,這樣的話大宋的整體實力就會大增。
楊淑妃覺得這廝說道她心坎上了,她就想和趙炳炎在一起,能看到也是很舒服的。她滿是欣賞的看著陳宜中,覺得還算有用,叫他去和大將軍說道說道,隨即端起茶碗吃茶。
端茶送客,陳宜中當然懂中國人的待客之道。這廝立馬告辭,躬身後退五步離去。
劉嬤嬤歡喜的從邊上過去替楊淑妃捶背,緩緩說道“陳公知進退,懂規矩,主子總算有個交心之臣了。”
楊淑妃不屑的說一個晃晃如喪家之犬的廢物能有啥用?不過是留著替哀家解解悶而已。
劉嬤嬤笑嗬嗬的說陳公當年的做派實在叫人難看,身為宰輔卻丟下朝廷獨自跑路,叫天下人笑話。
主仆二人有了共同的話題越聊越深。
陳宜中得了太後召見心中歡喜,回到他女婿的府上竟然哼起小曲兒來。
他女兒問“爹爹如此開森,有何好事啊?”
這廝歎息一聲說自打從臨安逃難出來,老夫是東躲西藏,寄人籬下,如今總算得了太後賞識,要出頭啦。今日太後召見,爹爹估計日後還有重用,總算不虛度餘生呐。
這人都是一樣的,有誰不想乾點流芳百世的大事兒。
她女兒轉過去和夫君吃茶,這個女婿的看法就不一樣了。他說爹爹難有作為了,如今朝堂上已經不是憑借一張嘴皮子走天下,漢王要的是敢做敢為,忠心3報國之士,大將軍和陸相都為漢王馬首是瞻。
他小聲告訴老婆,一同跟到升龍來的好友雖是在朝廷有了官身,但是都無所作為。
像趙忠,過去就是馬軍統治,眼下擱在近衛軍中就是一個營長,那些個團長、旅長的帶著兩千,一萬、甚至兩萬兵馳騁疆場,他日定會有大好前程。他們都在商議要太後恩準,去北伐軍中效力呐。
陳宜中的女兒漸漸明白了。
是啊,想當年她爹爹還是丞相的時候住的可是大大的府邸,如今自己夫君官微勢弱,就在一個小小的四合院裡打轉。像趙忠他們那些一路跟過來的好友就更慘了,連個像樣的四合院都沒有。
所謂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他們肯定思變了。
趙炳炎如何曉得遠在升龍的這些瑣碎,他在真武山才休息了一天,升龍的電報就到了。
文天祥捏著電報手指輕彈說道“看吧,這好日子才開頭呢,有人就來攪和了,他陳宜中算啥東西?也要指手畫腳。”
趙炳炎看過電報,楊淑妃來電征求意見,為陳宜中討要副國主級的待遇,原因就是此人曾經做過宰輔;升龍朝廷決定擴大募兵,再舉北伐大旗進軍雲南路,要打通最寧和曲靖之間的通道,把大宋的南北兩塊屬地連城一片。
這是兩件事兒。
第一件,他覺得升龍的朝廷要動蕩一下了,陳宜中真不愧是做過宰輔的,一出手,立馬就讓朝廷波瀾蕩漾。
文天祥問他如何回電?
他認為陳宜中逃離臨安就是自動棄官,如何啟用?當由國主自處。
至於再度北伐,眼下還不合時宜。募兵可以,當結合升龍路的實際,鼓勵年滿十八歲的兒郎報效國家,但不要強迫入伍。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