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完全沒想到,會上來就如此的刁鑽且不留情麵。
這種話題已經不是簡答的提問了,其實跟拆台沒什麼兩樣了。
說他們背後沒納斯資本的受益,估計都沒人相信。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
西方電影一直領先國際,歐美觀眾的確會有自帶的優越感,這就導致絕大部分的電影在本土成績很好,但隻要拿到西方就沒什麼耐力。
浪球2獲得亞洲各國觀眾的認可,事實證明,進步是巨大的。
但此刻記者偏偏要牽扯到歐美點評,明顯就是刻意潑冷水。
況且浪球2也沒在歐美上映呢。
然而記者並未撒謊,就在昨天,他們的確是評價了流浪地球2,並且給了一些輕視的言論。
此時所有人都注釋著蘇木。
其實他大可以選擇不回答,可一旦選擇逃避這些問題,那就會然人感覺到不自信,從而會延伸到對電影的感官。
既然對作品足夠自信,那為什麼不能直言麵對呢。
就在張懷謀等人尷尬之時。
蘇木拿過話筒,對著記者們笑了笑:“我覺得很好。”
“???”
“!!!”
“很好?為什麼這麼說,他們開始給你的電影評了低分。”
蘇木挑眉:“紐約時報的版麵這麼貴,如果一個電影真的隻值30分,肯定入不了他們金貴的法眼,所以你們想過沒有,他們為什麼要刻意給我們的科幻評分呢?
當然,可能是文化不同的原因。
如果你們在國外看過浪球2,可能也會知道,他們最不能理解的一個場景是,需要派300名宇航員前往月球,人工引爆3000多枚核彈來拯救地球。
這是一個赴死的任務,自願前往的聲音此起彼伏,華夏航天中隊的領隊出現,說出了這部電影裡最重要的一句話:五十歲以上的航天員出列。
這的確是隻有在華夏才會聽到的一句話。
我們華夏人從小聽到的故事是出現洪水,於是大禹聯合民眾一起治水,世界為普通人拯救了。
而西方人聽到的是什麼呢?出現洪水,諾亞方舟帶著一小部分人逃走。、
這就是區彆。
所以他們給的低分,是因為流浪地球2打破了西方個人拯救地球的個人英雄主義模式,創造了全世界拯救全世界的集體主義奇跡。
這是隻有在華夏文化的電影裡才能看到的東西。
而這更是刻在華夏人骨子裡的責任與浪漫!是我拍這部電影要展現給各位的。
我們華夏人的浪漫,是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9萬裡!
太空電梯的高度,剛好設定在九萬,直通太空。
這是屬於我們的科幻情懷,我們的文化和責任。
所以回頭不禁要問,彆人的評價重要嗎?或者說,到底好還是不好,為什麼要聽彆人說,為什麼不能等到一周後上映,你們看過了在問呢?”
【演講熟練度+1】
【技能點+0.01】
“!!!”
“!!!”
蘇木講完話後,全場安靜了片刻。
可以說這樣的回答,直接封住了後麵所有記者準備的問題。
他們也根本沒想到蘇木竟然能回答的如此精彩。
以至於沒人想要再做提問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