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卞祥不僅自己投了江鴻飛,還給江鴻飛引薦了他的一個好友。
這個人就是餘呈。
在《水滸傳》中,餘呈是卞祥手下的先鋒官,擅使一柄開山大斧,是個少年猛將。
——目前,餘呈才十四歲,是個孤兒。
在與水泊梁山對戰之時,餘呈對上的是魯智深。
兩人話不投機,魯智深直接掄起禪杖砸向了餘呈。
餘呈毫不懼怯,舉起開山大斧對敵。
兩人大戰了五十回合不分勝負。
魯智深的實力自不用多說,絕對有著五虎的實力。
餘呈能戰魯智深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可見他也有著五虎級彆的實力,至少是弱五虎的實力。
得到卞祥、餘呈這兩員大將,也不枉江鴻飛來河東一趟。
回到柴進家休息了兩日,江鴻飛決定前往薊州一趟。
此去薊州,江鴻飛有兩個目的
第一個是去招攬江鴻飛非常喜歡的兩個梁山好漢時遷和石秀。
至於楊雄那個廢物點心?
如果順手,就招攬一下;如果麻煩,就算了。
第二個是江鴻飛準備去二仙山見見羅真人。
江鴻飛去見羅真人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想跟羅真人這個神仙一般的人物聊聊,看看他能不能給自己點指引。
彆誤會,江鴻飛已經不想回到原來的世界了,雖然那個世界有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弟弟、還有自己不少床伴。
可已經過去一年多快兩年時間,江鴻飛已經習慣了這個世界的生活,習慣了當一眾梁山好漢的大哥,習慣了走到哪都前呼後擁,習慣了上手一個女人後不用再費心思甩掉。
而且,江鴻飛馬上就要有自己的孩子了,還是三個,總不能讓他們沒有父親吧?
另外,江鴻飛把這麼多人忽悠到水泊梁山,總不能不管他們吧?
所以,江鴻飛想跟羅真人要的指引,不是回到原來世界的方法,而是自己在這個世界未來的方向,也就是求羅真人像羅真人給公孫勝或者智真長老給魯智深那樣給自己來幾句箴言,實在不行,去二仙山漲漲見識也行,而且,將來水泊梁山沒準還會求到羅真人頭上,先跟羅真人建立個良好關係,為今後來求羅真人做做鋪墊。
總之,江鴻飛準備望薊州走一趟,幌子嘛,就是去北地販馬。
這天早上,吃過早飯,江鴻飛一行便告彆了柴進,繼續北上……
……
乃頭山下。
劉唐和縻貹帶著二百嘍囉向著一支商隊衝去。
那商隊雖然人不少,還有幾個煉氣士,可一見劉唐全身都燒了起來,就像一隻紅頭發的鬼一般,再見縻貹變成十幾丈高,就像一個巨靈神一般,兩人身後還有二百全副武裝的山賊土匪,嚇得立即撇下車子、行李,逃命去了。
隻此一役,乃頭山就得了二十餘輛車子財物,以及四五十匹驢騾牲口,又捉了十幾個商隊的護衛。
在乃頭山這待了一段時間後,晁蓋一夥漸漸喜歡上了這裡。
原因無它,實在是真香。
離乃頭山不到十裡,有一條寬闊的驛道。
這條驛道是南北交通運輸的大動脈。
守著這條驛道,就能讓乃頭山餓不著。
為了不走掉大魚,晁蓋一夥也學水泊梁山,讓白勝夫婦在驛道旁開了家酒店做眼。
這就方便晁蓋一夥做買賣了。
算上今天這單,這個月乃頭山已經劫了四個大單,賺得那叫一個盆滿缽滿。
眾嘍囉推著戰利品、綁著護衛回來後,晁蓋下令“先取一半錢物入庫,以備日後支用。剩下的再分成兩份,八個頭領分一份,眾嘍囉分一份。”
晁蓋又下令“把這新拿到的護衛,臉上刺了字號,選壯浪的分撥去喂馬砍柴,軟弱的各處看車切草。”
接著,晁蓋再下令“牽兩頭牲口,取來好酒,我們不醉不歸。”
乃頭山上的眾人,立即操辦筵席。
準備好了之後,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蕭讓、金大堅、縻貹和特意上山的白勝,坐在一起,大吹大擂飲酒。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晁蓋說“我等來峰山已一月有餘,一連四次下山劫富濟貧,皆有不小收獲,今我寨雖比不得水泊梁山,卻也有八位頭領、一千多人馬,且守得這條大道,便不愁錢糧,紅火之日,指日可待。”
吳用說“皆托得天王的福蔭,才能如此順利。”
晁蓋又對公孫勝他們幾個說“我知你幾個想在水泊梁山歇馬,可你們也不想想,他水泊梁山頭領幾十個,你們留在那裡能有多大作為?寧**首,不做鳳尾,待我峰山紅火了,伱們便是王倫、阮氏三雄、林衝、魯智深、朱貴。”
蕭讓雖然一百個不願意、一千個不願意、一萬個不願意在乃頭山落草,可事已至此,他除了認命,又能怎麼樣?
而既然已經認了命,為了以後能有好一點的日子過,蕭讓也隻能委曲求全道“天王說得極是,今後我們便以天王為尊,大力發展乃頭……發展峰山,爭取早日趕超水泊梁山。”
金大堅也說“小弟亦是這般想的,我幾個努努力,使我峰山儘快紅火起來,到時還上江衍哥哥人情,了卻這段恩情,叫天下人知曉,我等亦是好漢。”
晁蓋大喜,這正是他想聽到的話。
晁蓋看向公孫勝、劉唐、縻貹,想聽他們也說出這樣的話。
可公孫勝、劉唐、縻貹就是在那低頭喝酒,根本不接晁蓋這茬。
——三人心想,這口屎我們吃了,但晁天王,麻煩您能不能彆上我們嚼啊?
見場麵有些冷,白勝說“江衍哥哥是義薄雲天,我幾個欠江衍哥哥不少,然事已至此,我們便向前看罷。”
晁蓋知道,將公孫勝他們幾個硬是從梁山上弄下來,是他和吳用做得不地道,他們心中有氣,可以理解。
可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他們是結義兄弟,總不能一直有隔膜吧?
晁蓋還想再說兩句,吳用卻在那邊衝晁蓋搖搖頭。
有時候,吳用真的很不理解晁蓋,反正這事都已經做成了,你管他們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呢?
見吳用不讓他再繼續這個話題,晁蓋也隻能轉移話題道“我們弟兄之所以能活命,又能在峰山聚義笑傲山林,一來定然要感激江衍賢弟,若無他庇護,我們必叫朝廷捉了去,千刀萬剮;二來則要感激宋押司,若不是得他通風報信,我們哪裡能及時逃去水泊梁山?”
頓了頓,晁蓋繼續說“古人道‘知恩不報,非為人也。’,江衍賢弟那裡人情太大,我們一時還不上,且先留到日後再報。宋押司那裡,先將些禮物,使人親到鄆城走一遭。”
還上宋江的恩義,這件事得到了乃頭山眾頭領的一致同意。
於是,晁蓋安排劉唐帶著他的親筆信和一大包靈石去送給宋江。
宋江本不想收乃頭山的禮物,可劉唐哪裡肯,他扔下信和靈石,就跑了。
沒辦法,宋江隻能將信和靈石放進他的招文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