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管為何獨自一騎在這裡遊蕩,欲投何處去?”宋江問。
見是燕順、王英、鄭天壽、孔明、孔亮這幾個他要追捕的通緝要犯,秦明就想動手。
——宋江在孔太公莊上用的是“張三”這個化名,所以,至今為止,青州官府那邊還不知道,這夥通緝犯中有宋江,隻知有一個叫“張三”的鄆城人,就是他將燕順三人帶到了孔太公家裡。
可想想,慕容彥達殺了他全家,他已經與慕容彥達仇深似海,哪能再為慕容彥達賣命捉賊,秦明便悻悻作罷,隻道
“不知是哪個天不蓋、地不載、該剮的賊,裝做我去打了城子,壞了百姓人家房屋,殺害良民,倒結果了我一家老小。閃得我如今有家難奔,有國難投,著我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我若尋見那人時,直打碎這條狼牙棒便罷!”
“總管息怒。既然沒了夫人,不妨小人與總管做個媒,管教總管逞心如意。”宋江說。
“你是何人?”秦明問。
“小人宋江,原是濟州府下管鄆城縣押司。”宋江下馬拜道。
“你莫不是喚做山東及時雨的宋公明?”秦明問。
“正是小人。”宋江道。
秦明連忙下馬拜道“聞名久矣,不想今日得會義士!”
宋江提議“此非暢談之處,不如我幾個找個地方邊吃酒、邊暢談?”
如今秦明真是連個去處都沒有,隻得隨順。
宋江一行走後,花榮帶著一都人馬從不遠處的樹林中走了出來。
如果秦明剛剛暴起傷害宋江,花榮便會當場將秦明射殺。
這也是之前花榮跟宋江說好的,所以宋江才有恃無恐。
於路無話。
一行人很快來到了不遠處的一個酒店,孔明和孔亮張羅著,讓酒家安排酒果肴饌。
宋江四人邀請秦明中間坐定。
接著,讓秦明萬萬沒想到的是,宋江竟然帶著其他五人齊齊地給他跪下了。
秦明不解,忙問“你幾個這是作甚?”
這時,宋江才說了實話“總管休怪。隻因宋江敬總管英雄,想與總管同乾一番大事,才定出這條計來,趁總管與花副總管吃酒時,偷了總管盔甲、馬匹、軍器,叫莊客中似總管模樣的,卻穿了足下的衣甲、頭盔,騎著那馬,橫著狼牙棒,直奔青州城下,隻做總管去家中取老小,因此殺人放火,先絕了總管歸路的念頭。今日我幾個特地請罪!”
秦明大怒,便想跟宋江等人廝並。
可一來,秦明的兵器都在馬上,身無寸鐵,而燕順、王英、鄭天壽、孔明、孔亮身上都有腰刀,顯然是有充足的準備,秦明怕鬥不過宋江一夥。
二來,秦明被宋江他們軟禁,又以禮相待,不好翻臉。
秦明隻能先咽下這口惡氣,說道“伱們弟兄雖是好意要拉我入夥,隻是手段忒毒了些,斷送了我一家性命!”
宋江道“不恁地時,兄長如何肯死心塌地?雖沒了嫂嫂夫人,宋江恰有一妹,情願主婚,陪備財禮,與總管為室,若何?”
宋江本來是想將花榮的妹妹嫁給秦明的。
可不成想,宋江跟花榮談及此事時,花榮卻道“不敢瞞哥哥,現今我那妹妹已給了我哥哥做妾室,實在無法嫁給秦總管。”
對於花榮,宋江還是相信的。
隻是宋江很好奇,花榮口中的哥哥是何人?
既然是花榮的哥哥,怎麼又納了花榮的妹妹做了妾室,這不是亂掄嗎?
還有,這個能讓花榮將妹妹送上,還無比尊敬的哥哥,是誰?
宋江不是沒出言試探花榮。
可從前對宋江知無不言言無不儘的花榮,這次卻選擇了回避宋江的試探。
見此,宋江也隻能悻悻作罷,改用自己的妹妹來籠絡秦明。
至於宋江哪來的妹妹?
這還不容易,買一個,搶一個,總之,以宋江的能力,肯定不會缺妹妹的。
秦明見眾人如此相敬相愛,宋江又肯將自家妹妹嫁給他,方才放心歸順。
眾人將話說開,從新推讓了一番,眾人都請宋江在居中坐了,秦明上首,燕順肩下,其他人依次而坐,大吹大擂飲酒,商議共同去乃頭山投晁蓋一事。
不多時,花榮手下一個馬五軍的小頭目來找宋江,然後對宋江說“我家副總管讓我過來跟恁說一聲,慕容知府又遣他與黃信來追捕你等並秦總管,他這裡好說,黃信那裡,你們還需想個辦法最好。”
回到酒桌上,宋江對秦明說“小可一好友來告之,慕容彥達那廝又遣黃信來捉我等,這該如何是好?”
秦明道“此事易也,不須眾弟兄費心。一者黃信是治下,二者是秦明教他的武藝,三者他和我最好。待他來追我等時,我出麵一席話便能說他入夥投降。”
宋江大喜“如此最好。”
當日筵席散了,眾人便在這酒店歇息了。
次日早起,眾人繼續望乃頭山趕路……
其實——
宋江有意讓花榮跟他一塊去乃頭山落草為寇的。
奈何,雖然花榮幫了宋江,但花榮始終都沒露麵,因此沒臟了身子。
還有,花榮跟燕順三人之間仇深似海,王英念念不忘找花榮報仇雪恨,實在是難以調和。
關鍵,宋江自己也沒想好,到底要不要落草為寇?
——事實上,宋江現在隻不過是走一步說一步,還沒有確定下來他未來的路到底該怎麼走。
所以宋江並沒有著急拉花榮入夥。
卻說黃信領命後,率領一百人馬前來追捕宋江一夥。
來到青州邊界,黃信忽然見一人一騎迎向他這裡。
黃信仔細一看,此人不是秦明,又是何人?
黃信趕緊打馬上前,問道“總管緣何單騎到此?”
秦明當下便將黃信拉到遠處,然後將他賣力為慕容彥達追賊,慕容彥達卻不問青紅皂白殺他滿門一事跟黃信說了。
末了,秦明又說“山東及時雨宋公明疏財仗義,結識天下好漢,誰不欽敬。他如今要去峰山入夥,投托塔天王晁蓋,我今次也一並去入夥。你又無老小,何不聽我言語,也去峰山聚義,免受那文官的氣?”
黃信答“既然恩官在彼,黃信安敢不從?隻是不曾聽得說有宋公明也在這夥人中,若是知曉這位奢遮的押司同在,小弟又何必賣力追捕他幾個,做個人情放了他們便是。”
當下,黃信便回去問同來的百餘人馬,願意跟他去乃頭山入夥的,就跟他走,不願意去的,就此好聚好散,最後得親信二十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