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版水滸正文卷第二百六十四章虛虛實實虛虛…
見聞煥章和劉錡同時出列來勸他采納劉夢龍的作戰計策,高俅就是眉頭一皺!
趙宋朝廷中的很多人都知道聞煥章是一個精通兵法、謀略的頂級謀士,但他們多畏懼聞煥章的才華而不肯將聞煥章引薦給趙佶。
孫靜還在高俅身邊時,也曾跟高俅聊起過聞煥章。
孫靜給聞煥章的評價是:“聞學究的能力是有的,隻是他人有些迂腐一些事不屑於去做,才恁地落魄。”
高俅深以為然,覺得聞煥章太有原則了,還是沒有下線的孫靜更好用,聞煥章不適合他。
高俅此次之所以將聞煥章帶來,也隻是因為他用慣了的孫靜跑去從賊了,在不得已之下,他才帶上一個孫靜都曾讚揚過的謀士以防萬一罷了,並沒有真的想過要重用聞煥章。
所以,聞煥章的話,高俅可以不聽,甚至不想聽。
但劉錡不同。
劉錡的父親是西軍名將瀘川節度使劉仲武,也曾是西軍的最高統帥。
趙宋王朝有明文規定,沒有邊功的人是不能擔任趙宋王朝的最高級彆的武官也就是掌管禁軍的三衙的三帥的。
這是死規定。
不是說,你是皇帝的親信,就能免除的。
當初,趙佶特彆寵愛高俅,一心想將高俅提拔成三帥之一。
奈何,高俅根本就沒有從過軍,就更彆提上邊庭廝殺過了。
於是,趙佶便將高俅交到了劉仲武的手上。
大觀二年,童貫及劉仲武在西邊又取得了一次較大的勝利,他們成功地招降了羌王子臧征仆哥,收複了積石軍。
趙佶對此十分高興,親自接見了劉仲武,頗為恩寵,並悉命劉仲武的九子為官,劉錡便是其中之一,特授為閤門祗候。
劉仲武深知趙佶將高俅托付給他的目的,一直擴大高俅的功勞,做這個順水人情,讓高俅在他的軍中完成鍍金。
於是,高俅得以順利地數年間建節,循至使相,遍曆三衙,掌管趙宋王朝的禁軍二十年。
也就是說,高俅在軍方最重要的依托就是劉仲武。
而劉仲武在趙宋朝廷最大的後台就是高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