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上,蕭乾下令所有人脫掉軍服上衣,裝扮成梁山軍的樣子。
居庸關距離燕京城僅有百裡左右,快馬加鞭的話,僅半天時間就能走完這點路程。
所以,黃昏時分,蕭乾便率軍來到燕京城西城門下,他令隊伍中的漢人向城門樓高喊“我們是梁山軍援軍,快快打開城門!”
因為天黑光線暗的緣故,守城的梁山軍將士並沒有看出來,來的是遼軍,不是梁山軍。
當然,這主要是因為,花榮也求援了,推算一下時間,梁山軍的援軍真差不多該到了。
把守城門的梁山軍將士見城外來了大隊騎兵,以為真是援軍來了,他們高高興興地打開城門,準備落下吊橋。
可就在這時,遠處又來了一支人馬。
這支人馬也是三千人馬,他們更是打著明晃晃的梁山軍的旗幟,而且,把守城門的梁山軍將士仔細一看,後來的這支人馬中,還打著破敵軍的旗幟。
這一對比,把守城門的梁山軍將士才發覺先來的這支援軍有點不太像梁山軍啊。
再想想,同樣都是援軍,為什麼來的方向不同?
關鍵,就在這時,一個手拿丈八蛇矛的大將突然駕雲而來,他在空中就用傳音秘法朗聲道“吾乃軍師陳希真,不要開城,那是遼軍!”
把守城門的梁山軍將士聽言,趕緊將已經打開的城門又給關上了。
蕭乾大恨,他催促手下漢人“快繼續叫門!”
這哪還能叫得開,任憑那幾個漢人叫破喉嚨,得到的也隻有沉默和緊閉的城門。
蕭乾大怒,他催動胯下的戰馬,一馬當先地率領手下三千遼軍迎向了破敵軍。
屠龍手孫安大笑“來得好!”,立即一夾胯下寶馬,率領破敵軍迎了上去。
兩軍就在這燕京城下展開了一場公平地廝殺!
蕭乾率領的遼軍,手持彎刀,如同狂風驟雨般向破敵軍衝去。
他們的戰術明確,意圖以勢壓人,一舉擊潰破敵軍。
孫安卻絲毫不懼,一聲令下,破敵軍如同捕食的狼群,嗷嗷叫著衝向遼軍。
雖然人數與遼軍相等,但剛剛取得決戰勝利的破敵軍,士氣卻遠超過遼軍。
兩軍交鋒,戰鼓隆隆,兵器相交,發出刺耳的金屬碰撞聲。
戰場上,塵土飛揚,戰馬嘶鳴,將士們的呐喊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慘烈而壯觀的畫麵。
再次交手,又一次看到梁山軍的勇猛,蕭乾心中不禁生出一絲淒涼。
蕭乾明白,這場戰鬥多半要輸,就像他們北遼和水泊梁山之間的戰鬥。
可蕭乾不甘心,他明明已經這麼努力了,為什麼還要麵對這樣的結果,一絲絲改變的可能性都沒有?
於是,蕭乾揮舞馬刀,大聲呐喊著,試圖提振士氣。
見遼軍垂死掙紮,孫安都不用去鼓舞破敵軍的士氣,害怕被很快就會上來的背嵬軍、踏白軍、遊奕軍和勝捷軍搶走這塊肥肉的破敵軍將士,緊握長槍,跟隨手握雌雄雙劍的孫安,一次又一次衝向遼軍。
遼軍雖然勇猛,但在實力和士氣都更強的破敵軍的猛烈攻擊下,急行百裡的他們,還是自蕭乾往下全都逐漸顯露出了疲態。
而破敵軍,雖然人數相等,但因為士氣高昂,戰鬥力強大,逐漸占據了上風。
終於,在孫安的一聲令下,破敵軍發起了最後的衝鋒。他們如同下山猛虎,勢不可擋。
遼軍在破敵軍的衝擊下,瞬間崩潰。
更讓遼軍將士感到絕望的是,遠處煙塵滾滾,那是有上萬人馬出現的前兆。
蕭乾看著已經無法挽回的敗局,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絕望,他知道自己已經儘力了,但最終還是敗了。
蕭乾不甘地一歎,帶著殘敗的遼軍,向北而去。
這一刻,蕭乾想了很多,他覺得,他之所以輸了,根本原因不在他。
若不是耶律延禧昏庸,遠賢臣,親小人,不停地跑,不敢抵抗,以至於遼國形勢如此,他不可能輸。
左企弓曾對遼軍的戰鬥精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賦詩一首
塞上烽煙起雲天,鐵馬奔騰聲喧喧。不愧遼河英雄魂,一路凱歌喪敵膽。
蕭乾忍不住去想,若是我自建一國,自己做主,是不是就能不再因為彆人的過錯而失敗了?
蕭乾想到了他的老家箭笴山,也就是古北口以北,奚族的聚居區。
奚族是個很古老的民族,屬於東胡係,南北朝時期稱庫莫奚,唐朝時比較強盛,分為五個部落。唐太宗征討高麗時,奚族大酋蘇支跟隨從征有功。唐武則天時期,奚族叛反,與突厥相表裡,號稱“兩蕃”。奚族時而附唐,時而附突厥。唐朝為穩定東北邊境,對奚族采取安撫政策。後來,奚族遭到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打擊,遼太祖前後數次征討奚族,用了十餘年時間,終於把奚族納入到契丹政權之內,成為遼國的後族。
雖然同屬遼人,但奚人不是已經走上末路的契丹人,他們還有數量龐大的族人,將他們號召起來,絕對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沒錯,整體來看,箭笴山那裡地域太過狹小,而且往東去不遠就是大海,北、西各縣都已被金軍攻占,南邊又要被水泊梁山占領,就像是一隻口袋。
但那裡山高林密,溝壑幽深,地形複雜,易守難攻,而且那裡又是奚族區域,既安全又便於生存,還有機會發展壯大。
關鍵,他是奚王,回到了那裡,他可以建立一支奚人王朝,然後率領奚人就像完顏阿骨打率領女真人一樣在草原上崛起。
想到這些,雖然遭到大敗,甚至可以說是全軍覆沒,但在逃過破敵軍的追殺後,麵對隻剩下數百人馬的局麵,蕭乾依舊談笑風生,一點也不見灰心的樣子,他大笑道“既然大遼亡了,我,你們的奚王,將帶領你們去箭笴山重新打天下……”
……
(本章完)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