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徐達、劉伯溫二人乃是朱元璋的韓信、張良,那麼李善長便是朱元璋的蕭何。
李善長在明初勳臣中同樣位列第一,其雖然最後結局是慘了點,但他生前封公,死後封王,兒娶公主,親戚拜官,他作為人臣,名份已經到了極點。
朱元璋曾經評價李善長,“朕起自草莽間,提三尺劍,率眾數千,在群雄的夾縫中奮鬥,此時李善長來謁軍門,傾心協謀,一齊渡過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間,練兵數十萬,東征西伐,善長留守國中,轉運糧儲,供給器械,從未缺乏。又治理後方,和睦軍民,使上下相安。這是上天將此人授朕。他的功勞,朕獨知之,其他人未必儘知。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第三人,李斯,統帥65,武力70,智力97,政治103。”
李斯,他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著重體現在他入秦後由輔秦競並天下,直至立國後所做出的諸多大事上。每一件都足以改變秦王朝的前途和命運,稍有一念之失,都可以使曆史重寫。
李斯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實踐著法家思想的。他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後,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輔助秦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順應了曆史發展的趨勢。
秦朝建立以後,李斯升任丞相。他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麵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他建議秦始皇廢除分封製,實行郡縣製。又提出了統一文字的建議,之後又在統一法律、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麵付出了巨大努力。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強中央集權和君主為指導的。
隻可惜,他的一生為了帝王之術,施展自己的才華和能力,不斷四處遊走,終於投靠了天下最強大的國家秦國,並且做了秦國的丞相,文采飛揚又兼具政治家的、縱橫家的能力,結果卻敗在了一個奸臣手裡,不得不說他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第四人,李悝,統帥70,武力61,智力94,政治101。”
李悝的出現,讓李翔不得不感歎,他們老李家的人才還真是夠多,這都已經是第三位李姓神級政治人才了。
李悝是戰國初期變法者的先驅,同時也打破了變法者得流血的慣例,因為與商鞅被車裂、吳起被射死不同,他變法之後並沒有慘死,而是得到了善終。
李悝在魏國的變法,是中國變法之始,在中國曆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當時便對其他各國震動很大,從而引發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全國性變法,為奴隸製向封建製的過渡,鋪平了道路。後來著名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等,無不受到李悝變法的影響。
戰國初期魏國為何能迅速強大?答案一定是李悝變法,李悝主張“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彆小看這句話,因為魏國稱霸戰國初期百餘年和後來的秦國能所向披靡,就是這句話在顯威。
李悝還收集了各國的法律條文,最彙編成為了《法經》,後來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以及《秦律》、《漢律》皆是以這部著作為範本的,此外,他還著有《李子》三十二篇,隻不過這兩本影響曆史的著作都已經失傳了。
“叮,第五人,張居正,統帥58,武力49,智謀96,政治103。”
明王朝經過兩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到了嘉靖年間已是百病叢生,危機四伏。紫禁城裡每日設壇修醮,青煙繚繞。幻想長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於《慶雲頌》的華麵詞藻,閉著眼睛將朝政托付給奸相嚴嵩。嚴嵩父子趁機為非作歹,貪贓枉法。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內閣首輔張居正被推上了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飭朝綱,鞏固國防,推行一條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獲得勃勃生機。張居正也應其巨大的曆史功績而被後世譽為“宰相之傑”。
張居正在任內閣首輔十年中,實行了一係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淩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政體為之肅然。
張居正是個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也是個敏於決斷的實乾家,他不恤人言,自負甚高,內外大事,都是他說了算,張居正處理與皇帝、百官關係不太好,所以一死就有樹倒猢猻散的結果。
這是一個有能力的忠臣,但是太直,鋒芒畢露,連皇帝都避諱三分,這點他和霍光有點像。隻可惜他雖聲勢顯赫,但隆葬歸天之際,即遭人非議,生前身後毀譽懸殊。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