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島之內,主要以三好與長宗我部這兩位大名為主,九州島之內,則是以龍造寺、大友、島津這三位大名為主。
除去這幾位大名之後,剩下的雖然也有些大名,但卻光有大名之名,沒有大名之實,&nbp;&nbp;在實力上和剩下的那幾位沒有可比性!
如果不是漢軍突然東征的話,這些也恐怕苟延殘喘不了多長時間了,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被龍造寺、大友、島津、三好與長宗我部這幾個主要大名力量給吞並。
現如今,如島津家島津三郎左衛門義久、島津又四郎義弘、島津又六郎歲久、島津又七郎家久,龍造寺重臣成鬆信勝、百武賢兼、江裡口信常、木下昌直,大友家立花道雪、高橋紹運等名將這個時候都在本州島之內對抗漢軍。
因此,此時此刻,四國島與九州島不僅是力量空虛,就連將領也沒有幾個太過強悍的了。
王翦在用兵的時候,向來是以穩為主,作戰求穩,穩中求進,步步為營,卻招招狠辣。他的打法大概就是重兵推進,坦克式,一城一池的打。
如果對方主力大軍來戰,就防守,然後找機會反擊,或者讓他們內亂。他除了在戰場之上決勝負之外,同樣也注重在戰場之外決勝負。
在與李牧的對決之中,就充分體現了王翦的厲害之處。李牧是個硬骨頭,長年與匈奴作戰,有勇有謀,不好對付。但在王翦看來,勇猛是士兵第一技能,&nbp;&nbp;謀略是將軍必備的殺手鐧。既然不好打,&nbp;&nbp;就想辦法換掉李牧。
孫子兵法有雲:上兵伐謀,&nbp;&nbp;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王翦正是“上兵伐謀”這一軍事策略的典型人物。很快,王翦改攻為守,同時派人重金收買趙王近臣郭開,實現在戰場之外除去了自己的對手李牧。
而且,其極其深徹的眼光,料敵之深徹,世所罕見。
戰國四大名將之中,秦國先後擁有白起與王翦二人,而王翦也和名將“人屠”白起齊名。論勇猛野戰,王翦不及白起;論心狠手辣,王翦不及白起。但論謀略,白起不及王翦;論情商,白起更不及王翦。
這種人物,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不說已經有了必勝的把握,&nbp;&nbp;但也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勝算。當然,王翦的打仗方式,對於國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果他當時不是在秦國的話,而是在其他六國,未必還會有那樣的輝煌!
在了解到了四國島的情況之後,王翦就已經向常遇春稟告了他自己對於這一戰的想法,而且這兩個人也是一拍即合,快速行動了起來。
常遇春大軍行進,一路強攻三好氏所占地域,三好氏大名三好長慶殞落,繼位的三好義興雖然智勇絲毫不遜於父,但這個時候畢竟年紀尚輕,經驗不足,遇到這種危急的情況,容易慌了神。
而且,三好義興也並沒有其父那樣的威望,無法徹底壓下手底下的那些家臣們。倭國的戰國時代,可是一個出了名的下克上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人,隻要稍微給他們一點機會,說不定就會自己翻身當家做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