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殞落,按理說這個時候應該是趁勝追擊的時候,不少將領也都是這麼想的。隻不過,忽必烈對此卻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
“陛下,漢人有一句話,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此時再攻,乃是助清!”忽必烈沉聲說道。
對於元朝,人們或許一開始想到的就是鐵木真。可是,事實上,這位才是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的能力不比鐵木真差,更準確說,這是兩個同樣厲害的人物,隻不過各自厲害的地方不同。
從蒙古民族興起看,成吉思汗最偉大,但從蒙古民族發展看,忽必烈最偉大。
在曆史,忽必烈想要成為蒙古大汗,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因為他的前麵橫亙著幾重大山。
一是當時的王權在三伯窩闊台的手裡。窩闊台去世以後,肯定隻能傳位給他的子孫後代。這也是“老天牌”成吉思汗當年的要求。
二是就算傳到拖雷家族手裡,忽必烈的上麵還有個哥哥蒙哥,顯然,傳位也隻能傳給蒙哥,不可能傳給忽必烈。
而蒙哥獲得大汗之位以後,就算要傳位,也隻能傳給他自己的後代,或者傳給最小的弟弟阿裡不哥(傳給幼子和幼弟都是蒙古人的傳統),作為老二的忽必烈,獲得大汗之位的可能性是極低的。
所以,按照傳統的傳位方式,忽必烈是不可能有任何希望的。
在這種情況下,忽必烈就走了一條特彆的路。忽必烈所走的特彆的路,就是往漢地發展,依靠漢人的力量,幫助他取得統治地位。不過,當時的蒙古人是反對漢化,反對和漢人聯合的,可最終,忽必烈依舊借助漢化成功完成了逆襲。
而忽必烈成功繼承汗位之後,依舊積極任用漢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進行改革,持續實行了一係列的漢化政策,漢化政策的實質就是封建化,蒙古民族迅速從奴隸社會進入到封建社會。這一係列手段,令得蒙古汗國實力大增,甚至可以說是完成了曆史的跨越。
他在黃河流域積極恢複發展農業生產,使遭到破壞的經濟迅速得到恢複,在中央設大司農司,管理指導農業生產;在全國推廣《農桑輯要》一書,作為農業生產的科普書。
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中央設一省六部製,提高了行政效率;在地方設行省製度,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又在中央社宣政院,管理青藏高原地區,這是中國中央政府第一次直接管理西藏事務,對於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有著重要意義。
他還組織人力創製了蒙古國字,在整個元朝,蒙古國字與漢字一起作為全國通用的文字,促進了各地的文化交流。
而在軍事方麵,忽必烈繼續包圍進攻南宋,直到1276年元軍占領臨安,南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