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世界霸主的更迭,都不會避免戰爭。
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的,隻不過有一個小小的特例,就是世界霸主從英倫轉向美利堅的過程。
的確,英倫是通過兩次世界大戰,然後在美蘇的默契之下,鼓動起了全球各地殖民地的獨立浪潮,使得其力量不足以維係廣大的殖民地,從而變成了現在鬆散的“英聯邦國家”,最終世界霸主的寶座,歸於美利堅。
但在這個過程中,英倫和美利堅之間,已經算是“和平交接”,因此並沒有影響到二者的關係。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加上事實上,英美都是盎格魯-撒克遜所主導的國家,所以目前統治全球的,可以說是以美利堅為主,在其身邊緊緊跟隨的五個盎格魯-撒克遜國家所組成的聯盟――也就是“五眼聯盟”。
這個體係,擁有其共同的利益需要一同維護,包括盎格魯-撒克遜的統治地位,這不但從軍事上以北約這個聯盟進行維護,並且不斷的通過文化娛樂,加深“白人至上”主義深植於全球。
但在整個聯盟的內部,也並不是鐵板一塊的,各個國家也都會有自己的利益所在,美利堅也從未放鬆過對於其“盟友”的控製,軍事、經濟、文化傳媒,各個領域都在進行滲透。
而具體到每個國家,也是會有各種利益體的存在,最終互相之間進行鬥爭和妥協。
就像是在伊拉克的問題上,在英倫內部,巴倫旗幟鮮明的處於反對的立場,而這些,在大人物們看來,隻是“內部的分歧”。
這就源自於他本身的血統,純正的盎格魯-撒克遜,而且還是最高貴的“藍血”,即便是他與“聯盟”的目標有分歧,也不過是自身的利益導致――陣營什麼的,不就是拿來交易的嗎?這才是盎格魯-撒克遜的邏輯。
即便是美利堅本土,依然也有強大的反戰力量――你軍工能源聯合體能獲利的事情,跟我們搞金融搞互聯網搞娛樂的有什麼關係?除非你到時候的利益拿出來分潤一些……
因此在這之後,《獨立報》越發犀利的反戰聲音,既是巴倫對於政府方麵的反擊,也是給他們一個信號,想讓我消停一點?拿出點誠意吧。
反正這個時候,站在反戰這邊的,可不止是《獨立報》一家,包括《衛報》在內,旗幟鮮明的反對戰爭,甚至於嘲笑首相布萊爾是美利堅的寵物狗的報紙為數不少。
而且根據上個月對全英進行的民意調查,此時高達%的受訪民眾是反對對伊拉克動武的。
即便是在議會之中,幾乎每天都會有針對伊拉克的辯論――尤其的熱鬨,此時工黨也正在儘力的去說服那些議員們。
不管怎麼說,到了九月份之後,有關伊拉克的議題,成為了整個社會都在熱議的事情。
民眾關心這個,那麼報紙媒體也就樂於增加相關的報道――其中許多的報紙,為了銷量,可是什麼話都敢說的,與此相比,《獨立報》已經算是最具理智和邏輯的了。
畢竟像是《獨立報》這樣的全國性大報,麵對的受眾,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階層,在“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方麵,肯定不可能跟那些麵對中下層的小報相比。
就在這樣的氛圍之下,邦妮終於回到了倫敦。
經過了半個月的拍攝,《Thetaits》終於完成了拍攝,現在回到倫敦,開始繼續進行節目的後期製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