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韓信《將軍行》
蘇粒解決了自己的晚飯,決定去附近的公園散散步。
在傍晚,走在公園的小道上,旁邊是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有晚風。
身邊有夜跑的人,有帶小孩的人,有也來散步的老人家,大家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情,吹著晚風,漫步在同樣的小道上。
這樣的感覺真的很安逸,很舒服。
蘇粒戴上她的藍牙耳機,想了想,選擇了忘川的歌單,隨機播放。有什麼比邊聽音樂邊在公園散步更自在的呢~
這個旋律她很熟啊,《將軍行》,講韓信的。她隨機的第一首歌就這麼燃嘛……
【但有鴻鵠之心,怎可少遊市井
定攜劍出淮陰
……
爭霸業各展旗旌誰得將軍便得太平
壯士死不惜發膚,況忍卻一時之辱
耳聽秋聲點兵,心腑唯萬騎千軍
……
空塞風動角弓鳴,垓下空留楚歌音
轉目間又宴鴻門誰作主人,誰為上賓
幽夜下杯聲燭影,問天下聽誰號令
曾經置腹推心,高壇之上拜將軍
……
征侯一片客子心,當年餐飯尚千金
既授印便承命
念婦人,感知音,況是君
……
記得少年崢嶸夜,黑天海上滿彤雲
千帳同歌對酒飲
風揚纓沙吹鬢,聲催戰震耳鳴
萬師共飲
而今排棋至天明,方寸窗竹空搖影
滿室鐘似鳴金
此身已,不懼死,何懼聽
成功名。能幾人,鬢尚青】
嗚嗚嗚,我可憐的兵仙韓信。
蘇粒沒忍住,找了個亭子坐下,打開了評論區——
網友A:從度娘回來的人來科普啦!
韓信,(???至公元前年),淮陰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
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被劉邦評價為麾下三位人傑之一,後世以此稱之“漢初三傑”。古代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
在其一生的軍事生涯中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擊齊,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作為軍事理論家整理兵書、序次兵法,著有《韓信兵法》三篇,《漢書·藝文誌》將其歸類為“兵權謀家”。
時人評價為“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後人則奉之為“兵仙”“神帥”。[星星眼][星星眼][星星眼]
網友B:
世人都說劉邦冤殺淮陰侯,劉邦若是真想殺他,何必等上三年,偏偏在自己離京平叛的時候殺他呢。
蒯徹遊說多年讓韓信反叛,可那個一飯千金的小子卻不忍辜負劉邦的知遇之恩。
天下已定,韓信淪為階下囚,劉邦還是去找他喝酒打趣。韓信冤死後,史書記載“既喜且憐”。
我認為一個真的沒有想過要背叛,一個也真的沒想過要過河拆橋。
回複:
(這對君臣很難說誰對誰錯,沒辦法,秦漢之際是高端局,這樣的結局是注定的。至少他們成就了彼此,也是一段佳話了。)
(老劉肯定沒打算當時就殺,因為韓信一死英布彭越他就壓不住了,一大把年紀出征還是很要命的。
但是對呂後而言,老劉自己不也能打英布嘛,所以就是,夫妻倆都挺欣賞韓信,但因為相同又不同的利益訴求都要殺韓信。
如果劉邦真的完全不想殺,不會有‘且喜’,但是如果真的下了決心,也不會有‘且憐之’。
高祖夫妻是兩個相互依靠又各自獨立政治團體,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訴求。共同利益是殺韓信,不同訴求就是啥時候殺。
劉邦要防著韓信壞他的大漢江山,所以大概會在臨走前把韓信帶走,但是呂後要防著劉邦換太子,所以拉蕭何殺韓信,還拉攏了張良。
漢初三傑倆都是呂後的人,剩下一個死了,劉邦也就隻能妥協了。)
(就從現在的史料以及研究資料來看,他還真就沒有反。手握兵權做王的時候不反,在長安軟禁了六年被貶淮陰侯的時候突然想起來造反[翻白眼])
網友C:“念婦人,感知音,況是君。”這句寫的真的,我心裡都一酸[大哭]
網友D:
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宋)陳亮
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誌吞**,氣蓋萬夫——(宋)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