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出麵研究,不會主動挖墳的)
網友D:一條地鐵線,半部華夏史[看]
回複
(雖然是凡爾賽,但是還真沒辦法,西安在曆史這塊就是牛逼)
(在西安學考古專業是不是不用擔心就業啊[看])
(西北大學考古專業全國和北大齊名)
(我認識個西安朋友,他跟我說他們那特產之一是皇帝[看])
(一天去一個皇陵,能連續去兩個多月不重樣)
——————
天幕之下,所有漢朝皇帝臉都青了。
怎麼回事!後人你就是這麼對待你老祖宗的???
彆光說抱歉,你給我住手啊!
被天幕點到名的人都變了臉色,後人語氣說的輕巧,古人可是講究入土為安的,墳被動到可是天大的事,更彆提還是王孫貴族。
劉徹人都傻了,有個秦始皇陵還不夠你們謔謔嗎,我的茂陵啊,你們就是這麼對待我這個千古一帝的?!
地鐵,這個東西他在天幕中見過,後人那時候出門就坐過地鐵,確實是方便快速,要是沒碰到他的墓就更好了。
這後世人,上天下海就算了,還想著入地,真是太有“能耐”了,就是他們這些前人有些受不住啊。
不如把茂陵換個地方,可皇陵哪是說換就能換的,況且他的茂陵早就開始動工了。
想到先帝劉啟的墓,嗯,他們父子可真是同病相憐。
那什麼機場線,座帝陵啊,他們漢家不會被一鍋端了吧。
劉徹隻能自己安慰自己,他好歹也是個皇帝,後世的政府應該會善待他的陵墓吧。也不知幾千年過去,他的茂陵是個什麼光景。
在場還能笑的出來的恐怕就隻有張湯了。他做夢都不敢夢這麼大的,後人喊我祖師爺誒。
沒想到後世還有專門學法的大學,那些學子還經常給他上香。
張湯是酷吏,用法嚴酷,曾助武帝推行鹽鐵專賣,打擊富商,鏟除豪強。頗受武帝寵信,權勢遠在丞相之上。
他為官清廉儉樸,身為皇帝的一把刀,他自知得罪了很多人,也沒想過自己能有什麼好下場。
沒想到死後還能得這麼多人的紀念。
若說法家,管仲、商鞅、韓非……哪個不比他更有名,沒想到他竟然能被稱為政法學院祖師爺……
張湯努力克製自己的高興之情,陛下如今正氣頭上,他怎麼能觸陛下的眼。
這個墓地選的好啊,也不知他之後葬在何處,真是一塊好地方。
朝臣則是酸溜溜地瞪著他,好嘛,現在他們知道,除了衛青霍去病,還有個張湯也留名青史了,什麼時候輪到他們啊。
他們就算沒有個祖師爺,起碼也會在史書上留過一筆吧,後世的史書是如何記載他們呢。
……
秦,嬴政因為之前說過兵馬俑了,所以聽到後人講漢墓,頗有些看戲的心態。
一個人遭殃當然氣憤,但有人陪他一起遭殃,那自然是再好不過。
李斯神色卻有些異樣。他注意到了政法大學,後世也是有法家,甚至還有專門的大學!
自從知道後世儒家獨大他就有些不滿意,不止他,其他幾家學派看到儒家都得陰陽怪氣幾聲。
但儒家一點也不在意,反正蹦躂地更歡了,還拿那漢武帝舉例,希望秦始皇重視他們儒家。
那漢可是覆滅了秦朝!他們真是不知死活。
你看後人,不是也挺重視法家嘛,政法大學呢!你看有提什麼儒家大學嗎!或許也有,但他沒看到,就當沒有。
那漢武帝再尊儒術,不也出了個張湯。
也不知那張湯墓選在何處,他能不能也去蹭個位置……
唐,李世民有些憂心,都在長安,漢墓和秦墓都遭殃了,他們大唐還能逃過一劫不成。
不過如果是幾千年,地下確實擠得很啊,後人對祖宗還是挺友善的,墓落在他們手裡總比落在盜墓賊手裡好吧。
……
明,朱棣:“後世考古難不成都靠挖墳?幸好朕如今在北京,不去跟那群祖宗們擠。”
他想起他爹曾經還想往西安那邊遷都來著,也不知他若能看到這天幕,還會不會有這種想法。
這西安的地下可真熱鬨,不知那些個皇帝地下相見,會不會打起來,哈哈。
朱棣還以為隻有他這個時空有這個機緣,有幸窺見後世的冰山一角,哪裡能想到,這種天大的機緣竟然涵蓋了各個時空。
而他心心念念的朱元璋,早就放棄往西邊遷都了,他正琢磨著北方那塊地呢。
他看著地圖。
這是後世的華國地圖,之前天幕偶然閃過,被官員臨摹下來了。
那標著北京的地方,真是越看越不對勁。
靈光一閃,朱元璋瞪大眼,不可置信:“……朱棣?!”
怎麼咱大明的京都搬去老四那塊地了?!
:..0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