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暗自歎了口氣,彆人家的後代怎麼就這麼爭氣呢,每次一想到那個李隆基他就心口疼。
昭,在諡號裡是絕對的美諡,但昭宗在廟號裡可不是一個好廟號啊。
東魏昭宗孝靜帝,被權臣高澄毆打辱罵為“狗腳朕”還留下“陛下何故造反”典故的皇帝。
所以那個昭宗……李世民心慌慌,因平定叛亂而賞賜的免死金牌,那時候的大唐,是個什麼光景,是快到儘頭了嗎。
……
唐昭宗時期,李曄心底有些失落,原來他的廟號是“昭”啊。
他如今受製於朱溫,大唐的實力大不如前,李曄害怕朱溫的影響,所以即使他是皇帝,他也聽朱溫的話,朱溫曾一度處於權力巔峰。
但李曄在朱溫麵前顯得軟弱,但實際上骨子裡還是想反抗的,他悄悄下達密旨,希望私下聚集力量,在適當的時候把朱溫趕出去。但是朱溫的權力太強大了,接到密令的將領沒有一個敢輕舉妄動,都在觀望。
李曄想起了錢鏐,他早年間跟隨義勝軍節度使董昌參軍,因功擢升為鎮海軍節度使。後來董昌起了野心,叛唐自立為帝。於是李曄命令錢鏐的鎮海軍去平叛董昌。錢鏐果然沒有辜負皇帝的期望,很快就把他的老上司董昌給滅了。
和那群像狼一樣盯著大唐隨時準備咬上一口的人相比,錢鏐簡直不要太得他心,所以他一上頭,高興到大手一揮,賞了他“丹書鐵券”,沒想到後世那明朝竟然還願意承認。
這錢家真是昌盛,到了那明朝還在做官,世代皆有人才出,錢鏐的後人真是了不得。
想起大唐太宗皇帝,李曄苦笑,子孫愧對於您啊!
……
那個說過“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已經被封為吳越王的錢鏐激動地望著天幕。
他從沒想過,自己竟然也能出現在天幕上,後人知道他!
錢鏐和夫人感情很恩愛,他興奮地和夫人分享:“你聽到了嗎,天幕在誇我們錢氏呢。”
錢夫人潑他冷水:“那個明朝獲罪的呢,還有那個錢謙益。”
錢鏐瞬間生氣:“說的是啊,我錢家幾世英明,也不要求他們多麼傑出,連忠厚傳家都做不到嗎!”
又想到後人說的“兩彈一星”……
不行,他必須立個祖訓,後代不可攪和進那些爭權奪利,須得明哲保身,不能墮了他好孫們的名聲!
……
明,朱元璋老臉一紅。
什麼叫他自己發的他不認啊。天幕可彆亂說話,讓群臣誤會了咱!
朱元璋聲音洪亮:“咱向來就是明辨是非,公正不阿的。後人那隻不過是調侃,各位不必放在心上,知道了沒。”
他一生莫約發了道丹書鐵卷,像他這樣慷慨的皇帝哪裡找!
但免死是有前提的呀,可不能什麼罪都給你免嘍。
凡涉及到造反或者與造反有任何關聯的任何官員,不管你有多少免死金牌,咱當然該殺的全都會殺得一乾二淨,一個不留。
就算不是造反這種重罪吧,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犯了錯都免你一死了,自然要挨點苦頭遭點罪,你自己沒撐過去怎麼怪得了咱。
所以要怪就怪那些官員,咱都給你發了丹書鐵券了你還活不下去,怎麼不想想自己的問題!
朱元璋平生最恨貪官汙吏,不過那畢竟是唐朝的丹書鐵券,對前人總得尊敬點吧,沒想到他陰差陽錯還做對了。
但這個錢謙益怎麼回事?!什麼南明,我大明不會也和那宋朝一樣吧。
想到宋朝是怎麼從北宋變成南宋的,朱元璋兩眼一黑。要不是因著錢家後人還有出息的,他都想恨烏及烏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咱大明怎麼可能出現那種孬種皇帝!
這兩彈一星聽起來就厲害得很,還有那核,之前老聽天幕講什麼h武器,威力大得很。錢用勤後代能研究出這種東西,他的祖宗有沒有這種天賦啊……
朱元璋在上麵胡思亂想,群臣在下麵搖搖欲墜。
特彆是那些手裡已經擁有“丹書鐵券”的人,嚇得冷汗直流。
天幕這話什麼意思,皇上不認這免死金牌?不認誰的?不會都不認吧?!
蒼天啊,這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太子什麼時候登基啊,燕王也行啊,他們真服了這洪武帝了。
因著這個,大臣行事愈發小心謹慎了,生怕一個意外自己就嘎了。
……
明末清初,已經獻城投降的錢謙益臉色漲紅,指著天幕指了半天,也不知說什麼反駁。
你們這些後輩知道什麼,他難道就不能是韜光養晦,人沒了什麼都沒了,不得先留一條命在!
還說他暗中反清是因為得不到重用,錢謙益仿佛能想象出來周圍同僚隱約的譏笑眼神。
若不是大庭廣眾之下,他都撐不住自己的腿,要癱軟在地。
完了,這下兩邊都討不了好,他的仕途是不是要毀了……
:..0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