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哪裡輸了?你說,你說啊!
可惡。
立、國之人這麼說了,後人該不會都覺得我文采不好吧。
這個“文采”是指文治還是文學,如果是文學,秦始皇略輸文采就算了,漢武怎麼會輸,他可是漢室精心培養的太子!
哪怕是文治他也不服!不要覺得他諡號是“武”就沒有“文采”啊,劉豬豬委屈。
漢武帝雖然沒什麼廣為傳頌的作品,但其實他文才是不錯的。他不僅喜歡背詩、念詩,更喜歡作詩,傳世的有《秋風辭》、《瓠子歌》、《西極天馬歌》等,文筆也是很好的。
他現在一心想為自己正名,轉頭對著史官:“辦事認真點,記史就得真材實料,事無巨細,不然要史官做什麼用?你若做不好,朕有的是人才。”
威脅完還是不放心,特意叮囑:“記得把我那些詩詞歌賦都記錄上去!”
……你認真的嘛,陛下?!
史官握筆的手微微顫抖。
另一個時空,劉啟麵色嚴肅,難道是他對徹兒太過寬鬆了,以至於他的文采不太行?
看這名聲都傳到後世了。
身為一個對娃有厚重期望的望子成龍的老父親,他決定,不如多給徹兒布置些功課吧。也省得他玩心過重,丟了課業。
……
唐,李世民:“這就是比之堯舜也不差的耀耀聖君呐。”
哪怕隻有天幕的寥寥數語,他也知道後世一路走來有多不容易。
甚至比大唐開局都難上百倍。
換位思考,若他麵臨這樣的情景,戰、爭一觸即發,他或許想不出這種招術來。
而且,此人能如此得民心,可見他魅力之大,這樣得天獨厚的領、袖,難能可貴啊。
感慨著,突然想到天幕提到的詩,李世民向長孫皇後道:“我‘稍遜風騷’,果真如此嗎。”語氣中帶著些許委屈。
長孫皇後安慰道:“怎麼會呢,這位領、袖重點是在說後世風流人物呢。
那時候的人才必定很多,那位領、袖雄心壯誌,並無其他含義。陛下文武雙全,不必妄自菲薄。”
……
宋,嶽飛,韓世忠,辛棄疾等有誌之士對這天幕露出了深深的渴望。
真的會有這樣的領、袖嗎。
好羨慕啊。
他們也不求官家能文能武,隻要有點骨氣,敢於反抗,他們就很滿足了。
看的多好,有尊嚴的站著說話,錚錚鐵骨……
隻有官家硬氣,朝廷官員和百姓們才能跟著硬氣啊。
哪怕官家有人家的十分之一,他們也死而無憾了。
……
另一個時空,趙匡胤對著天幕敬了一杯酒。
這確實是個人才,能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妙手回春,帶著如此多人闖出一個新天地,真是值得敬佩。
他此刻心情還不錯,立了兒子做太子,著手準備遷都,趙光義基本成不了事了。
此刻就靜心保養,趁活著的時候多為大宋打算打算,順便看看天幕能不能再出現什麼有用的情報。
唐宗宋祖誒,宋祖說的是他吧。
雖然說他“稍遜風騷”,但是趙匡胤還是挺開心的。
這人真好,眼光不錯,竟把他與唐太宗並論,看來我這個宋祖,在後人眼中也是不錯的,嘿嘿。
……
被點名的皇帝有點委屈,沒被點名的也不怎麼開心。
明,朱棣:“什麼意思,為什麼隻說秦皇漢武和唐宗宋祖,我大明沒有排麵嗎!”
怎麼,我大明連在前麵給你當個對比都不配嗎。
就算不提他,他老爹也提一嘴吧,這樣顯得我大明很沒存在感誒。
而且連成吉思汗都說了!
唉,這打天下不容易,守天下難道就容易嗎。更何況後世那種環境下,天幕現在講這段故事說的輕巧,但其中的動魄驚心,也是能窺見的。
後來那美和俄,竟然變成了最強,還爭-霸。
想想之前被那俄“奪”去的領土,朱棣更不開心了。
後人如此艱難,他們這些祖宗確實也有做不對的地方啊。
朱棣歎了一口氣。
若不是後人反複提及,其實很多東西他們習以為常,並不放在心上,甚至遺忘丟棄。
可這些細節上的東西,或許就成為了往前走至關重要的一步。
:..0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