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趙匡胤忍不住又想歎氣了。
這四大發明,他大宋都有,但在後世,宋卻被稱為“弱”宋。
何其紮心啊。
明明他也挺重視火器的,甚至宋朝還發明了不少武器出來。為何淪落到那種地步。
不能想,一想就心痛,他可是命不久矣的人,情緒不能太過起伏。
都怪趙光義!
趙匡胤還是想生氣,若不是天幕出現,他提前知道了這些事,有機會改變,未來是否會變成像那樣。
那他死了都得氣活過來!
後人說大多數領域都是從先進到落後,唉,這簡直比從沒擁有還可惜。
為何啊,太重視文人難道也是錯的嗎。
想到後世的各種學院,趙匡胤若有所思。
或許是各個領域都需要有學識的人才,讀書不一定要讀聖賢書,還有農書,醫書,兵書,術書……
明,朱元璋看到那一句“明朝末期,黨爭不斷,政治**,軍隊到了後期連軍餉都發不出,火器技術也逐漸落後於西方,武器也得不到保養。”
瞬間火冒三丈。
“咱就知道這世上就沒有安分的官,一個個的都想挖咱大明的肉!好一個黨爭,好一個**,竟然窮的都沒錢給軍餉了,咱大明不會是被窮死的吧?!”
這錢沒落到國庫,那還能落到哪去,定是那些狗官的荷包裡了。
看看之前說的多好啊,什麼火弩流星箭,白虎齊奔箭,這名字一聽就威風,還是什麼最早的多發齊射火箭,是鼻祖呢。
怎麼後麵竟落後了,真是氣煞他也。
感受到皇帝的雷霆之怒,朝臣也很委屈,皇上你用那種眼神看我們乾啥,錢又不是我們貪的,我們就拿那一點俸祿怎麼還得替後世官員承受眼神射殺,這日子沒法過了!
幸好朱標適時站出來緩和了氣氛。
“王朝末年,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了統一後沒有合適的發展機會,而歐洲那邊天天打,自然用的熟練,發展的也快。”
戰爭不是什麼好事,但什麼都不做就等著彆人打上門,那不是傻子。就算不打也不能沒有武器。
朱標轉頭看了一眼努力降低自己存在感的朱棣。
未來不知發生了何事,四弟竟然登基了。可這些弟弟是他看著長大的,四弟對他也並沒有任何異常,難道,是他後來出了什麼意外,導致四弟不得不登基……
心思回轉,朱標對朱元璋說:“兒臣看四弟對這些武器頗有興趣,後人也肯定了他的神機營,不如,讓四弟去負責研究那些火器。”
朱棣原本在認真看天幕,天幕提到他他還蠻高興的,接著又暗罵自己後代不爭氣。他知道,每次天幕誇他他都得低調點,不然不知道哪裡惹到他爹,又得挨一頓罵。
哼,他爹就是看不得後人誇他。
沒想到這時,朱標突然點了自己一下。朱棣狀似驚訝地望了大哥一眼,又轉頭看他爹。
朱元璋意味不明地看了兩人一眼,應了下來。
“既然標兒都這麼說了,就讓老四去試試吧。”
……
永樂朝的朱棣並不知道另一個時空的自己如何“如履薄冰”,他反複揣摩“大炮是用來丈量國土麵積的,尊嚴存在於劍鋒之上,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之內”這句話,越聽越喜歡。
這句話簡直太合他胃口了,說的真好啊!
看來他的神機營還不錯,後人點名了呢,不過未來的大明怎麼回事,怎麼還大爆炸了。
想想火器的威力,如果在京城發生了爆炸,確實是一件大事。不過爆炸了怎麼就不能研究了,而且後期竟然連軍餉都發不出來。
後人還說大明什麼都研究,什麼都走不遠。
聽的朱棣眉頭越皺越緊,都想到未來去好好質問一下那些混賬玩意兒,老子辛辛苦苦搞出來的東西,就是讓你們這麼敗壞的?!
這麼好的條件還能逐漸落後了?!
想著想著,他又開始饞後世的武器了。
東風快遞,這是什麼奇怪的名字。
射程000,我滴個乖乖,這東西一發出去歐-洲不也能貫穿。
好想擁有好想擁有!
不過怎麼起個這麼低調的名字,後人也真是的。
這麼厲害的東西,不起個神威天威神龍虎嘯之類威風一點的稱呼,怎麼能對得起這樣的神物!
……
朱由校愣住了,天啟,是他的年號。
黨爭不斷,政治**,難道他如今,已經是王朝末年了?
朱由校想到了東林黨,心中波瀾不定。
王恭廠,是西南隅的王恭廠火藥庫吧。
看到天幕中威力無比的炮彈,他麵色凝重。火藥殺傷力如此巨大,後人說這場爆炸是曆史上著名的,說明波及甚廣,這該如何是好……
王恭廠大爆炸,也叫天啟大爆炸,是明朝天啟六年發生的離奇爆炸事件。造成半徑達0米、麵積達.平方公裡的爆炸範圍及萬餘人的巨大死傷。
事後,人們查明,那場爆炸造成了王恭廠附近數萬間房屋倒塌,無數棵參天大樹被連根拔起,並且王恭廠附近地麵崩裂,出現了兩個十幾丈的深坑。
當時,除了普通老百姓之外,還有很多明朝官員,也在爆炸中心範圍內。
比如工部尚書董可威的雙臂就是在這場爆炸中被折斷的,而禦史何廷樞、潘雲翼竟然在家中被直接震死。
還有正在皇宮裡修建大殿的工匠們,也因為這場爆炸導致的震動,從高空中紛紛墜落,死傷兩千餘人。
乾清宮的禦案、禦座也都被震得東倒西歪。
朱由校跑得快,沒出什麼事,但他的近侍卻沒有那麼幸運了,因為躲避不及,被飛下來的瓦片,砸得腦漿迸裂而死。
因為王恭廠爆炸發生時,正趕上明朝末年時期,政局不穩定,古人對災難的認識不夠全麵,認為這是上天的警示,一時之間所有矛頭都指向驚魂未定的朱由校。
朱由校自己也被嚇了個不輕,就按照大臣的上書,下了一道“罪己詔”,並且還從國庫中撥發萬兩黃金用於賑災,表示自己接下來一定認真反省,匡正時弊、重振朝綱。
這場爆炸,不隻在《天變邸抄》中被記載下來,就連《明實錄·熹宗實錄》都有記載。
爆炸原因不明、現象奇特、災禍巨大,其成因現在仍然困擾著曆史學家和科學家們。
不過,不管未來事情如何,既然提前預知了這場爆炸,肯定是要想辦法預防的。
不過如今的大明已經岌岌可危,在黨爭的漩渦中掙紮,對於王恭廠的處理,也不知會到什麼地步……
:..0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