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D:麒麟閣十一功臣,漢宣帝能很公正的把霍光放在榜首的位子上就足以看出是個明君[讚]
回複
(恩怨分明,賞罰分明)
(霍光的功要給,霍家的族也要滅,這才是明君的高配)
(霍光對得起劉家)
(但霍家對不起,皇宮中毒殺皇後,以臣殺主,後麵還謀反,隻怪霍光娶錯老婆,不然霍家可能被打壓但也許不會滅門)
(霍家滅族完全是他們自己作的,活該)
——————
天幕之下,劉病已心情複雜。
原來他真的做到了,竟然還得了個中宗的廟號,這讓此時還羽翼未豐抱負未展的劉詢心潮澎湃。
後人對他的誇讚給了他莫大的鼓舞。劉病已想起他在民間鬥雞走狗,走街串巷的“遊俠”生活,也不免唏噓。
一路上坎坷也有,卻也遇到不少願意幫助他的人,否則,他如何能成長至今還登上帝位。
但成了皇帝了,反而不如民間那般自在,有許許多多的事事要他煩擾,最令他感到如芒在背的就是霍光。
不過,他等得起,霍光老了,他還年輕,他的時間比霍光多得多,你看,最終還是他贏……
想起許平君,劉病已狠狠攥拳,如今他羽翼未豐,以為皇後能給她最大的保護,沒想到霍家竟敢囂張至此!
西漢的皇後權力還是挺大的。
漢代皇後手中握有璽印,可以憑借璽印發號施令。
漢高祖的呂皇後可以私刑處置淮陰侯韓信,漢武帝的衛皇後可以在戾太子起兵時鼎力相助,後麵漢元帝的王皇後還可以輔助自己的家族勢力爭奪政權。
由此可見,西漢的皇後擁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權力。
這可是一國之母,所以劉病已寧願頂住霍家的壓力也要立許平君為皇後,他以為自己成功了,沒想到後來還是害了平君……
還有太子,難道真的不堪為君?
劉病已想起那孩子,心中有些不忍,時間還早,從頭開始教,還來得及嗎。
對於霍光,劉病已的心情是很複雜的,天幕堂而皇之地幫他把這種複雜展露出來。
確實,霍光協助他登上帝位,但霍光權侵朝野,從宮中宿衛,羽林軍,到邊境騎兵,都有霍家的人,甚至霍光權力大到都可以廢立皇帝的地步,任何一個皇帝都不可能不心存芥蒂。
霍家如此囂張,必須解決,不過,霍光終究沒有做到最後一步……
劉病已心中歎息,不可否認,霍光確實為漢家江山做了很多,或許,霍光效忠的,始終就是世宗武皇帝吧。
天幕這一出,朝堂的形勢或許能有些變化,他得好好想一想其中的利弊……
劉病已把視線從天幕中收回,一轉身,被朝臣們灼熱的目光嚇得微微後退。
……這是怎麼了?
朝臣們可激動壞了,看不出來呀,眼前這個從民間提溜回來的皇帝能有這麼大的能耐。
那一連串的功績,文治武功都出來了,最主要的是什麼,這不僅是個好皇帝,還是個念舊情的皇帝呀!
漢武帝,是千古一帝吧,可是武帝晚年那真是腥風血雨,朝臣中幾個能有好果子吃的。
他們這個皇帝可不一樣,後人都說老劉家基因突變了呢。雖然不明白基因突變是什麼意思,但放在這個語句情景裡眾人大概就明白了。
還有什麼麒麟閣十一功臣,這簡直戳到朝臣們的心坎裡去了!
之前看後世那個唐朝的什麼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大家就眼饞的不行,能上榜的絕對留名青史,而且是美名呢。
結果沒想到原來他們也有,這下朝臣們心中那種激動啊,本來對這位皇帝都沒抱什麼希望的,就是個被大司馬操控的傀儡皇帝,突然來了個大驚喜。
還有什麼《漢書循吏傳》,竟然隻收了六人的傳,有五人是在陛下統治時的官吏,這是什麼概念,大漢人才濟濟,怎麼收錄的這樣少,怎麼這個時候竟然能有五個!
大家被這一連串的消息砸的忘乎所以,看皇帝的眼神比看自己祖宗還要深情。什麼霍光,霍家,這一刻在他們心裡都得往後稍稍。
霍光心情也很複雜。
他承認他有私心,人一旦到了一定的高度,權力欲膨脹在所難免,提拔家族也是常理之中。
選劉病已當皇帝,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來自民間,沒有倚仗。
不過,他哪怕再攬權,對於政事也是兢兢業業,自認無愧於大漢,無愧於百姓。
霍光想起了他的兄長霍去病,看著前方的劉病已,神色複雜。
若的未來是真的,這位陛下,確實有雄才。
想起後世對他的評價,想起皇帝劉病已依然願意把自己列為麒麟閣第一功臣,死後哀榮,霍光歎了一口氣。
或許是他自己想岔了,這本就是漢家江山,能有優秀的繼任者,再好不過了。
眼下這種情況,也許他可以適當放權,先處理一下霍家內部的事務了。
想起天幕中所說的霍家行事,霍光有些煩躁。
他不是不知霍家行事囂張,但大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家人連這點權力也無,他如今的地位有何意義。
是他太過寬容,才給了霍家這樣毀天滅地的膽量嗎。
確實是太過火了。
待天幕結束,他或許得找這位陛下好好聊一聊……
漢武朝,劉徹看的膽戰心驚,有些時候都要替他好曾孫吸一口涼氣。
豈有此理,權侵朝野到這種地步,不僅皇後,後麵還敢謀害皇帝,況且他這曾孫還真是一點依靠也無,外戚都死光了,妥妥的傀儡皇帝!
周圍沒有一個自己人,這好曾孫晚上睡得著覺嗎,沒有受過一點儲君教育,竟然還能成長的這樣出色,劉徹都忍不住叫好。
孝文皇帝登基前好歹也當了幾年的諸侯王呢。
之前巫蠱,他就擔心八歲的皇帝能不能治理好國家,他不會間接導致了大漢的衰弱吧,結果真是峰回路轉,柳暗花明,我漢家果然是得天庇佑!
轉念一想,呃,導致他好曾孫前期生存環境如此艱難的,好像就是他自己。
劉徹有些尷尬,然後對這孩子更加憐愛了。
沒事沒事,這一次肯定不會發生這種事了,若是你能順利降生,朕一定把缺失的寵愛全都還給你!
至於霍光,去病的弟弟啊,沒想到未來如此厲害,劉徹心中有些不滿,畢竟霍家對自己好曾孫做的事,著實踩到他的逆鱗了。
身為掌管天下的天子,一個能廢立皇帝的權臣,或許他的功績能得到後人的肯定,但對,確實是如鯁在喉。
不過,這霍光看起來對他還蠻忠心的,而且也很有用……
劉徹若有所思,既然如此,那就用吧,好歹曾孫也肯定了他呢,隻要皇帝壓得住,什麼都不是事。
還有這好曾孫的那些政策,都趕緊記起來,沒想到有生之年他竟然還能抄一抄孫輩的作業,嘻嘻……
衛子夫緊緊摟著劉據,相比於前朝分析皇帝功績得失,她更心疼這孩子的遭遇。
出生於監獄,她和據兒都自殺,衛氏一族沒的差不多了,若走錯一步,劉病已都活不下去。
她能當上皇後,兄弟還如此出息,這不僅沒有滋生她的驕橫之心,反而愈發謙恭謹慎。
因為她深知,伴君如伴虎,像是,他們老劉家,全是薄情寡恩的主!
哦,她的據兒和好曾孫病已不算。
衛子夫摸了摸劉據的頭,她提醒自己,一定不要把一切寄托在皇帝身上,現在劉徹說的都好聽,誰知道未來是什麼光景?
為了據兒,她也必須好好謀劃……
霍去病快被霍光嚇死了。
他再張揚肆意,自認也沒霍光這麼膽大。
這弟弟真是了不得,比他哥要厲害多了,但是你這一出搞出來,讓你哥我怎麼辦啊!
兩個都是弟弟,劉據還是太子,霍去病頭疼的扶額,不行,他得去把霍光抓進宮來,先給陛下請罪再說。
……
漢初,劉邦看的直拍大腿,滿麵紅光,怎麼回事,乃公的子孫們怎麼各個都這麼爭氣,哎呦誒,不愧是乃公的種!
特彆是那一句“霸王道雜之”,總結的太好了,醍醐灌頂,這才應該是我漢家的天子啊!
想起劉盈,劉邦搖頭歎息,他這次肯定,這一脈絕不是劉盈的後代了,看看人家,剛柔並濟,後世名聲那樣好,念情也念的很漂亮,除了那個儲君。
罷了罷了,孩子們的事,他們自己去處理吧,他難不成還能管到幾十年甚至百年後的太子。
……
秦,嬴政羨慕的眼睛發紅。
這漢朝怎麼回事,這樣子就過分了啊。
為什麼他們運氣這麼好,休養生息了有人打仗,打完仗又有人收拾爛攤子安撫民生,你們漢朝是不是作弊了!
這個劉病已確實不錯,懂得隱忍蟄伏的,才能成大事。不過他的太子好似不太行,既然已經到了巔峰,接下去漢朝是不是該衰弱了。
嬴政都不想聽到漢朝了,主要是對比太強烈,他受到傷害了。
他低頭默念“霸王道雜之”這句話,若有所思,這些東西,能不能給大秦一些啟示呢。
……
各朝各代民間百姓也在感慨,這個皇帝的經曆真是跌宕起伏,跟戲文似的,聽的大家津津有味。
特彆是皇後竟然被毒死了,大家感歎這淒美的愛情時也紛紛不平,這家人膽子可真大!
看著天幕的評論,百姓十分讚同,是啊,懂得民間疾苦的才是好皇帝,這個皇帝就很好!
朝廷上的官員們也若有所思。
但你要讓皇帝去體驗民間疾苦,讓皇帝去基層……這對養尊處優的皇帝來說,也太難了吧。
況且如果是皇子去民間,真的能體驗到疾苦嗎,肯定派人護的嚴嚴實實的。
這讓皇帝和朝臣們都有些憂愁,封建帝王製社會,一個皇帝的優劣對整個國家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到底應該如何培養選擇儲君呢……
唐,李白看著天幕,喝了一杯酒。他想起曾經做過的一首詩。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間。秋水明落日,流光滅遠山……”
另一個時空,唐朝豆盧回作詩感慨:
“緬惟漢宣帝,初謂皇曾孫。
雖在繈褓中,亦遭巫蠱冤。
至哉丙廷尉,感激義彌敦。
馳逐蓮勺道,出入諸陵門。
一朝風雲會,竟登天位尊。
握符升寶曆,負扆禦華軒。
赫奕文物備,葳蕤休瑞繁。
卒為中興主,垂名於後昆。
雄圖奄已謝,餘址空複存。
昔為樂遊苑,今為狐兔園。
朝見牧豎集,夕聞棲鳥喧。
蕭條灞亭岸,寂寞杜陵原。
冪詈野煙起,蒼茫嵐氣昏。
二曜屢回薄,四時更涼溫。
天道尚如此,人理安可論。”
他或許沒想到,這是他有記載的唯一一首詩。憑著這首詩,他也算是留名後世了……
:..0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