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曆史無情,卻字字泣淚#顏家滿門忠烈#
顏真卿。我心中最悲壯的書法家。
出身名門,師從草聖張旭,又自創一套楷書。世人皆知他是書法大家,卻不知他還運籌帷幄,用兵如神。
安史之亂時,整個河北,唯有顏真卿駐守的平原沒有被攻破,他帶領軍隊一天奪回個郡縣。
叛軍攻打到顏真卿堂兄駐守的常山時,顏家幾十口拒不投降,被全部Nu殺。
敵軍為了擾亂民心,送來了他侄子的屍體。
但他為了穩定軍心,忍痛說這是假的,命人丟了出去,深夜才趕出去找屍體,但隻找到了他的頭顱。
他忍痛寫下了《祭侄文稿》,塗塗改改,生怕詞不達意。
顏家三十多口人,全部犧牲,獨留顏真卿。
這寫下的哪裡是字,分明是血與恨,是寧死不降的悲歌與風骨,是顏家滿門的英魂。
可惜的是,就是這樣的滿門忠烈,也沒有一個好結局。
後來,顏真卿在朝堂上被人排擠,被叛軍軟禁了三年,最終被勒死。】
評論區
網友A:他字字斟酌,句句塗改,唯恐寫不出顏家滿門忠烈
回複
(“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每次看到這句話真的很觸動……[難過])
(顏真卿被盧杞害了,但是盧杞的爹是個忠臣從容赴死。甚至頭顱被顏真卿看到後,顏真卿不忍心他如此狼狽,給他頭顱弄乾淨入殮了。
顏真卿死前驕傲的對著叛軍說,你們知道顏杲卿嘛?是我的兄長,首舉義兵被害,詬罵不絕於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師,守吾兄之節,死而後已,豈受汝輩誘脅也。)
(他是天下第一楷書,卻寫出了天下第二行書,這是該有多痛啊[大哭])
(字如其人,堂堂正正)
網友B:顏家效忠李唐王朝,擁護皇權。
顏真卿和他堂兄顏杲卿分彆擔任地方官員。安史之亂時,叛軍進逼,顏真卿任平原郡太守,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皆有護土之責。
顏杲卿命他的第三個兒子顏季明,往返於常山、平原之間傳遞消息,使兩郡信息暢通,共同抵抗叛軍。
但因敵方勢力強大,兩郡招架不住,而最近的太原節度使卻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他的兒子顏季明先後戰死。
“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
事後,顏真卿派長侄泉明前往善後,僅得杲卿一足、季明頭骨,悲痛之餘,作文以祭,故有《祭侄文稿》問世。
顏真卿書寫時的心情可以想像,血淚交進,悲憤交加,字字和淚,情不能已。
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顏真卿不顧筆墨之工拙,字勢隨書家情緒起伏,完全是內心精神的自然流泄。
回複
(他小侄子,自幼聰慧伶俐,孝順有才,死時才歲。他哥哥,被敵人肢、解、虐、殺依然不降,拔斷舌頭口齒不清依然怒罵敵軍[流淚])
(墨是顏家的血,字是顏家的骨)
(顏真卿晚年在生命和書藝的反省中,打通生命哲學與書藝哲學得到悟徹。
其既在點撇捺畫中流著生活的血淚斑駁,又在筆墨動勢中洋溢著生命的頌歌。
既在線條的起落移動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鱗次櫛比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輝。
其書如老枿枯木,卻有濃花嫩蕊,一本怒生,萬枝爭發。)
(更紮心的是,顏真卿0多歲還被朝廷派去安撫叛軍[黑臉],最後被縊死)
(為什麼忠臣總是這樣的結局,我真的好氣)
網友C:安史之亂不止顏真卿一家遭難,隻是個時代縮影。年在冊人口萬人左右,安史之亂後,0年在冊人口萬人左右,短短五年,三千萬人口從戶籍上消失,戰亂之慘烈恐怖。
回複
(當年全球人口加起來不到.億,安史之亂讓三千多萬人喪生,戰爭損耗超過全球總人口的%)
(當時中國隻有六千多萬人口,打完之後三分之二的人口都沒了,然後大唐急轉直下,西域都守不住了)
(打大唐精銳的是另一支大唐精銳[流淚])
(香積寺之戰,曆史冷兵器巔峰之戰)
(直接讓當時的盛世大唐被截斷了將近00和00年的氣運[流淚])
(本來不用這樣慘烈的,李唐皇室一堆微操讓人窒息)
(唐朝丟了河北的民心)
(還有張巡死守睢陽,深陷重圍彈儘糧絕孤立無援。堅守十個月之久。拖住了大量安祿山精銳,為大唐江山強行續了命。
淪陷時城中隻有四百人,敵軍將領入城後精神崩潰。)
(能不崩潰嗎,吃人啊)
蘇粒看的淚流滿麵,悲劇就是這樣讓人印象深刻,她隔著屏幕聽到顏家的事都覺得慘烈,當時的顏真卿得多崩潰啊。
看到評論區說張巡,蘇粒直接去搜索。
【舍一城,捍天下#
張巡,一個飽受爭議的大唐名將。
他以一己之力,構築了大唐最後的防線。
安史之亂後,以不足000人,鎮守孤城睢陽。
睢陽是長江、淮河流域的關鍵地帶,若睢陽破,大唐便命不久矣。
麵對十幾萬叛軍,內無糧草,外無援軍的局麵,他死守作為東南屏障的睢陽,前後交戰四百餘次,累計殲敵十幾萬。
沒有糧草,就吃樹皮、吃鳥雀、吃老鼠、吃馬、吃戰袍……
最後,實在是沒有什麼可以吃的東西了,張巡斬小妾強令軍士分食,殺奴仆作軍糧,再殺城中百姓作軍糧……
就這樣苦苦堅守,最終守城0個月,城中三萬百姓死傷殆儘,城破時,隻有四百士兵,叛軍也付出萬人陣亡的慘痛代價。
因為他們的堅守,江淮之地得以保全,他用一城的犧牲,為勝利換取了時間。
大唐得以喘息,恢複元氣。
郭子儀在城破前十天,收複長安,後十天,收複洛陽。
死守孤城,食儘百姓,他究竟是英雄,還是魔鬼?】
評論區
網友A:真正導致張巡吃人的是誰?調走他糧草的皇親,沒有氣節的漢奸,不將國家放在首位內鬥的將軍,沒用的朝廷[微笑]
回複
(吃人的是張巡?是守城的士兵?
吃人的是唐玄宗!是叛軍!是見死不救的世族!最後卻要怪一個死守國土的臣子[微笑])
(求救兵沒一個肯幫的,是他想吃嗎?是他想這樣嗎?他要是守不住後麵被吃的更多,死的更多。明明出兵可以解困,沒一個人肯幫)
(許叔冀跟賀蘭進明這倆人,手握重兵卻不救。)
(他的毅力真的太驚人太可怕了,居然能堅持那麼久,無論如何始終不動搖[泣不成聲][泣不成聲][泣不成聲])
(張巡為了守城幾乎所有計謀都用遍了)
(他不到一萬人守城,糧食吃完了,草根樹皮吃完了,最後隻能靠吃城中百姓來抵擋大軍,而援軍支援的時間,他撐不到援軍的支援啊,打開城門,百姓和他隻有被屠殺)
(那時候他心裡也很無力吧)
(張巡城破的第三天,唐朝的援軍來了,不出一個月收複所有失地,他守了那麼久啊[流淚])
(張巡守的是整個大唐最重要的經濟地帶,還牽製住了十萬叛軍)
網友B:講道理,我是睢陽百姓我肯定恨他。但我是江淮地區的百姓我肯定會誇他。凡事都有兩麵性[再見]
回複
(反正我們這裡有張巡廟)
(張巡,睢陽的罪人,大唐的英雄。)
(但你不要忘了,張巡保護了他們多長時間,對於他們來說,張巡為什麼不是英雄?)
(百姓都被守軍吃了拜托)
(城中無糧,且不說不吃他們他們也會餓死。就問你一幫軍人保護你保護到彈儘糧絕未曾退卻寧願戰死,你難道就不會心存一點感激嗎)
(他保護的是大唐朝廷,對上邊來說,底層人民犧牲成千上萬也無所謂。)
(那他沒保護百姓嗎,如果不是沒有退路他不會這樣做,最後他也殉城了)
(如果當時睢陽百姓想投降,張巡是不可能守住那麼久的)
(你要是長江以南的人就應該感謝他,沒他守還得死0倍的人)
(吃的不是你,所以你才能這樣說)
(又是一個火車難題)
(看看南京吧,你以為破城就能活,都是死,能無所不用其極阻止外敵,就算是吃人也是英雄)
(張巡的行為在現在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但我們不能用現在人的價值觀去評判古人的對錯)
(好與壞我不評價,反正我們這也拜了張巡許遠雙公一千多年。)
(他以一城之民力,把大唐滅亡推遲了0年)
——————
唐之前的時空,看著這兩位將領的平叛經曆,皆是感歎惋惜。
之前天幕就提到這安史之亂是在盛世發生的,還有那孤懸海外的安西軍,沒想到內部也如此慘烈。
沒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啊,這是什麼概念,差一點,就要亡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