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但凡宋國這時候稍微動點腦子,有點危機感,你整頓整頓這個防務,跟金國拉扯個幾十,甚至上百年,我覺得都是有可能的。
可那時候,整個國家哪有腦子可言。
有腦子的都被流放發配了!
所以當金國第一次打到首都汴京的時候,宋徽宗還問手下:金國人怎麼可以這樣。
我要是他手下,我這時候就啪一個大耳光,我就摟上去!!!
你說人家為啥這樣?!
因為打你不但不用承擔後果,還掉錢呢……】
(普信國)
(宋:優勢在我)
(以地事秦者,猶抱薪救火,薪不儘,火不滅)
(北宋認真備戰,根本不可能打成這樣)
(北宋滅亡的真的很突兀,其他朝代都是有個過程,他直線下滑)
——————
嬴政眉頭緊皺。
這金國是想搞“合縱”?
合縱即弱國聯合對付強國,之前齊楚燕趙韓魏等國就想聯合對抗秦國,這時候金國估計也沒想到宋能這麼窩囊吧。
不是,你聯合就聯合成這樣?
把給遼國的錢轉成給金國,你就不能有點誌氣,非得往外送錢是吧?!
最讓嬴政不悅的,是後人一句“以地事秦者,猶抱薪救火,薪不儘,火不滅”。
為什麼這也能和我大秦扯上聯係啊!!!
聽起來蠻有道理,可站在秦的角度,這話嬴政就不樂意聽了。
這不是把秦和那什麼金國遼國扯在一起嗎,我大秦可不會像這三個國家一樣!
……
宋,趙匡胤恨不得把這些自作聰明的混蛋玩意兒大卸八塊。
我是心心念念著燕雲十六州,日思夜想的盼望收複,可是這種收法嗎!
非得搞這些有的沒的,你就不能堂堂正正的打過去,非得拿錢砸!
你不缺錢老子缺啊,趙匡胤心酸的很。
……
哲宗時期,章惇冷笑,後人形容的可真有意思。
“壞蛋集團”,還把那六人的名字全列出來了,這端王果真不是一個能君,任用奸佞,我就說,我的眼光不能出錯!
他想起後人一直引用他那句“端王輕佻”,就有些暗自開心。
自己被後人正名了,忍不住總想向朝臣炫耀,特彆是如今的官家趙煦證明,看吧,我眼睛多尖呐!
趙煦神色嚴肅,他死死盯著天幕,嚴陣以待。
還不忘命人把端王捆過來,周圍站了一圈武夫,各個魁梧雄壯。
如今他才是皇帝,為了自己的身體著想,有氣可得當場出出去。
氣人的話,他就讓人把趙佶揍一頓,身邊都是他的心腹,這些人可不會手下留情。
……
明,朝臣嘩然。
我滴個天爺,“甲申國難”是什麼東西,竟然能和靖康之恥齊名?!
朱元璋手都在顫抖,他吩咐人把所有關於靖康的史籍全部找出來,這可是天大的恥辱,大明竟然有與之齊名的災難,著實把老朱嚇壞了。
永樂朝,朱棣眉頭緊皺。
甲申,是這個災難發生在甲申年才稱之為“甲申國難”?
甲申年是農曆的年份,六十年一周期中的一個,順序為第個。
永樂二年,《永樂大典》開始編撰的時間,就是甲申年。
朱棣心中計算,下一個甲申年還有多久,不知大明國祚幾何,有幾個甲申年,靖康之難北宋滅亡,大明該不會是經曆了一場“甲申國難”滅亡的吧?!
崇禎時期,朱由檢臉色慘白。甲申年,他換算一下,立刻就能知道是哪一年。
永樂二年(0年,《永樂大典》開始編撰)
天順八年(年,朱祁鎮駕崩,朱見深繼位)
嘉靖三年(年,北京鑄造佛朗機炮)
萬曆十二年(年,朱載堉的《律呂精義》出版,提出十二平均律)
……
接下來,就是崇禎十七年了。
之前他是末代之君,一切都對上了。
大明的時間,不多了。
朱由檢神思恍惚,他該如何是好,大明還能救嗎,和靖康之變齊名的災難啊……
光想到就毛骨悚然。
他抬眼看向滿朝文武,各個張皇失措。
朱由檢苦笑。他看著天幕上後人對徽欽二帝的諷刺,大明不能這樣亡。
哪怕死,也要死的有臉麵。
(注:甲申國難,公元年前後,李自成、張獻忠等甲申之變與清兵入關戰爭時的一係列事變。
李自成大順軍在年入主北京,崇禎帝自儘,明朝滅亡,史稱甲申之變。
不久清軍侵吞中原,曾在各地遭到了百姓們的武裝抵抗。
滿清軍隊為報複漢人的激烈抗爭,發生過多次屠殺抗清軍民事件。
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慘殺等。
導致中原人口銳減。)
:..00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