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皇帝
嬴政一怔,竟然這麼多開國皇帝嗎,不過能一統中原的看來並沒有幾個。
這就是時間的可怕。兩千多年,中原確實發生了許多的變化,而他,站在這段曆史長河的較前端,有幸一窺後世一角,實在是百感交集。
想到後世爭執他屬於哪個城市,還有些哭笑不得。
他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就是後世的河北。
至於祖籍,周孝王時,秦非子養馬有功,被封為附庸,世代為周朝養馬,同時戍守西陲。後造父擊敗西戎,被封為西陲大夫,並賜以犬丘為其封地。這是秦人第一塊封地,就是在甘肅天水的禮縣。
不過大秦的都城是鹹陽,在後世的陝西。
整個天下都是他的,不必太過較真。
至於劉邦,嬴政的心情就更複雜了。天幕雖提起,卻總是遮掩此人的出身。嬴政甚至向全天下召集能看到劉邦信息的人,到現在竟然都沒人上報。
不知出於什麼心理,嬴政甚至有些期待。
他在等,等這個人主動現身。
他會現身嗎。這個取代了秦,建立漢的人,說出“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的人,這個與他同處一個時空,未來會成為另一個“千古一帝”的人。
他年歲幾何,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如何看待大秦,又如何看待自己這個如今的皇帝?
……而自己,又應該用什麼心態來對待這個“漢高祖”呢。
嬴政垂下眼眸。
如果取代秦的是一個分裂的政權,他或許會更憤怒。
至少,這個所謂的“漢”,值得朕的大秦“嚴陣以待”。
……
另一個時空,漢初,劉邦笑的滿臉褶子。
他痛快的暢飲三杯,看來乃公到後世也是個風雲人物,哈哈。
後世那個領袖竟然這樣誇他,不愧是乃公單方麵認定的知己!說乃公“最厲害”呢,瞧瞧這名頭~
出自湖南。劉邦想了想,湖南啊,他將助其滅秦的秦番陽令吳芮封為長沙王,又將秦的長沙郡改為長沙國,後世的湖南莫約是那附近吧。
是塊好地方!
劉邦對此地的好感蹭蹭往上漲,這些地方遲早全改成郡縣製!
不過,這個北宋的趙匡胤是多有道德,竟然說乃公不如此人,那些胡人根本不懂乃公,還是後人懂!
想到那個極為爭氣的子孫,劉邦更痛快了。
就是迷信追求長生這點,得改改。這方麵怎麼不多學學你老祖宗的豁達呢,嘖嘖……
至於後世的散裝江蘇,劉邦泰然自若,甚至還有些滿意。
不愧是乃公的家鄉,就是這麼有個性!
……
後趙的石勒沒想到竟然真的能在天幕中聽到自己的名字。
畢竟他們這些所謂的“割據”政權,在後世往往是無人問津,看天幕看了這麼久,就沒見說過他們這些時代的。
後世說我發明了“考試”?石勒若有所思。
他是十六國時期後趙的開國皇帝,羯族人,奴隸出身。羯族人在東漢時期地位非常卑賤,是匈奴的奴隸,根本不被當作人看待。
但他一步步登上帝位,也是一個非常勵誌的人。
為了實現稱霸中原的野心,石勒有計劃地開始消滅地方割據勢力。後來,除遼東慕容氏,河西張氏以外,石勒統一了中國北部,以淮水為界,形成了與東晉南北對峙的形勢。
史載,後趙全盛時期所轄之地“南逾淮海,東濱於海,西至河西,北儘燕代。”
石勒重視根據地建設,課農造舟,廣儲軍備,擴充兵員;製定律令,建立比較完善的行政機構;頒布戶稅製度,注意勸課農桑;注重發展教育,加強選官製度的建設,使後趙社會秩序相對穩定。
他讓每個郡設立學官,負責當地的教育工作,並規定每個地方都要設立學校。
石勒的考試製度規定,每個縣要招收0個人,這0個人在經過三次考試後就能畢業,這些人是作為國家的後備乾部來培養的。正是這一政策,使後趙在人才的支持和石虎的暴政下,仍然占領中原0年。
雖然石勒的考試製度並沒有被後世的人們學習,但它為後來的科舉製奠定了基礎。
能在天幕中聽到自己的名字,石勒當然是很高興的。
起碼他在史書中也有一席之地,對吧!
至於漢高祖皇帝,那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毋庸置疑!
(《晉書·載記第五章》記載:勒因饗高句麗、宇文屋孤使,酒酣,謂徐光曰:朕方自古開基何等主也?
對曰:陛下神武籌略邁於高皇,雄藝卓犖超絕魏祖,自三王已來無可比也,其軒轅之亞乎!
勒笑曰:人豈不自知,卿言亦以太過。
朕若逢高皇,當北麵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
脫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大丈夫行事當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朕當在二劉之間耳,軒轅豈所擬乎!)
大意就是,石勒在設宴招待高句麗、宇文屋孤的使者,喝到暢快時,問中書令徐光:“自古開國的皇帝,我可與哪個相比?”
徐光奉承道:“陛下您傑出的勇猛和謀略超過漢高祖劉邦,卓越的才能勝過魏武帝曹操,自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以來,沒有可以相比的,隻是略遜於軒轅(黃帝)啦!”
石勒笑著說:“人哪能沒有自知之明,你所說的也太誇大了點。
我若是碰上漢高祖劉邦,當麵向北侍奉他,揮鞭與韓信、彭越爭先後。
若是遇上光武帝劉秀,當與他在中原並駕齊驅,尚不知鹿死誰手。
大丈夫做事應該光明磊落,如日月一樣明亮,不能像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負人家孤兒寡母,靠狐狸一樣的媚態來奪取天下。我應該在劉邦與劉秀之間,哪能與軒轅氏比擬呢!”
在石勒心中,幾位帝王的排名是劉邦>劉秀>曹操=司馬懿,可見他對劉邦的推崇。
……
隋,楊堅心情簡直是跌宕起伏。
他大隋的命運與秦朝何其相似。都是二世而亡,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個強盛的朝代。
漢唐漢唐,好一個漢唐,隋的光輝好似全被那唐朝掩蓋了。
若要問他,他當然是生氣的,試問,誰能不氣?
後世把唐太宗吹捧的天花亂墜,原來還有人記得,他的大隋也是一統中原了啊!
好歹也是統一政權吧!怎麼比那割據的宋朝還默默無聞!!!
聽著後人誇他,楊堅心中總算有些慰藉,不過,天幕你能不能理理朕的大隋?!
秦二世是胡亥,隋二世到、底、是、誰?!
隋煬帝,每次聽到這個諡號,楊堅牙都要咬碎了。
他本來以為是長子勇兒,又覺得事情絕不會這樣簡單。
朕的大隋如此富裕強盛,到底是怎麼能被敗光的……
唐,對於後世的誇誇,二鳳見怪不怪,神采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