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眼鏡
【冷知識#眼鏡
眼鏡是中國發明的,宋朝就有了。
眼鏡在宋朝叫靉靆[aidai],是用天然水晶製成的。無鏡框或者是用藤木牛角做鏡框。
而且宋朝眼鏡的做工精細程度不亞於現代。
兩個鏡片之間由金屬連接,折疊起來隻有一個鏡片的大小,打開的時候把中間的小卡扣扣上就能固定住。
旁邊有個小尾巴是眼鏡的支架,可以讓眼鏡立在桌麵上。
但宋朝的眼鏡是沒有鏡腿的,通常是在鏡片或者鏡框外側打兩個洞,將細繩穿過去,然後就像戴口罩一樣戴在頭上。
其實我國有關眼鏡的發明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墨子·經說下中》就記錄過有關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成像規律。
0年,考古學家還從東漢廣陵王劉荊的墓中發掘出一隻嵌水晶金圈,可將文字放大倍。
到了明代,眼鏡的使用更加普及,在明代末期還誕生了一位眼鏡大師。
孫雲球著有《鏡史》一書,裡麵明確指出了近視,遠視和老花的區彆。
孫雲球製造的各類光學儀器多達0餘種,其中就有磨製鏡片的牽陀車。
所以說,那個時候古人就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製作有度數的眼鏡了。】
什麼,蘇粒還真不知道這個知識,她以前還天真的覺得古人都不近視的呢……
評論區
網友A:我就說近視跟看手機沒關係
回複
(我就說穿漢服帶眼鏡不違和吧)
(古代文化人[拿捏])
(靉靆,好風雅的名字)
網友B:所以老外搞了個沒有鏡腿的單片眼鏡硬卡,其實原型是折疊穿繩眼鏡[淚崩]
回複
(我就說,隻戴一個不難受嗎)
(好家夥,我還以為他們是為了帥而不做鏡腿[九轉大腸])
([宕機])
(也可能是他們鼻梁高眼眶深,卡的住[笑哭])
網友C:為什麼等我考完教資你才告訴我小孔成像是墨子裡的[流淚]
回複
(笑死我在墨子和管子中間選了管子[捂臉])
(我改了我改了老子[躺平])
(科學類的肯定優先墨子啊,我記得小孔成像這事兒墨子裡應該也有)
網友D:冷知識:孫雲球是江蘇人
回複
(胡說,他明明是蘇州的)
(好好好)
(更冷的知識:他從明末活到了康熙初年,歲去世,然後他被譽為“明朝科學巨人”[看])
網友:越想越氣,因為清朝我們錯過了多少啊!
網友F:去看看清明上河圖!那上麵就有戴眼鏡的人!
網友G:古代隻是生產力跟不上,鑽研這方麵還是很細致的
回複
(是的,所以很多舊物因為技藝失傳沒法修複)
(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了才有時間精神去研究發明事物,經過大量的人努力再經過幾代人的接力,傳承。這才是一件事物、發明的基本。)
(我不明白為什麼明明都有記載的事還有那麼多人質疑。你寧願相信彆人也不相信老祖宗,不相信流傳下來的典籍?
隻要有人說中國古代科技,馬上就有一大幫人急不可耐地說中國隻有技術沒有科技,拐彎抹角的諷刺陰陽。
我們的各項東西都是能追根溯源的。某些人要明白你們能在這裡逼逼賴賴不用像某些地區擔心下一秒就沒命是因為國家安定強大[微笑])
(馬可波羅那個時候寫Z國簡直,就像現在有些人羨慕國外是一樣的)
(老實說清後麵發生的那些事確實狠狠打擊了國人的信心,才有崇洋媚外這個詞,唉)
(我們國家很強,但因為現代物理學大廈基本是由西方建起來。不管他們是怎麼爆發的,我們確實還是有很多要追趕的地方。
我們隻有繼續加強科研工作,繼續努力,才能讓他們坐下來好好聽人話。)
(其實這就相當於物種入侵,在自己的領土上混的不咋地,但一旦跑到彆的地方,沒有了競爭壓力,瞬間就蓬勃發展了。
就比如說在當時的清朝是處於被打壓的狀態,但是跑到了彆的地方,壓迫他們的東西沒有了,所以迎來了發展[看])
(我在英國教材上看到的全是抹去了Z國的身影,包括青蒿素[捂臉]
都能說是埃及怎麼樣希臘怎麼樣……)
——————
孫雲球聽天幕談起自己,滿麵紅光,人生的追求是什麼,莫過於此了!!!
竟然還被譽為“科學巨人”,孫雲球激動的不知說什麼好了,原來被後人銘記是這種感覺,真是聞寵若驚,心花怒放啊!
可他竟然就去世了,而且還曆經了兩個朝代,孫雲球想起目前的形勢,心緒不定。
孫雲球出生於崇禎初年的一個已衰落的官宦之家中。
他年幼時,隨父母遷居蘇州虎丘山畔,自幼聰穎異常,歲即為吳江縣鄉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