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朱棣吩咐人趕緊抄錄,他看著天幕中那個高盧國的戴,目光炯炯。
看來後來的一站二站,作戰方式產生了不同的變化,是因為武器嗎。
這是世界之戰,他無法去改變天幕中已經發生的過去,也不知道中原在一戰中是何光景,但這回,大明得幸遇此機緣,中原的不僅要牢記未來教訓,也要警惕異邦之教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閃電戰這個詞,朱棣一聽就明白了。
《三國誌·魏書·郭嘉傳》就記載過“兵貴神速。今千裡襲人……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後世的閃電戰,差不多也是這個道理吧,無非就是速度、奇襲和集中。
雖然兵器不同,但道理都是共通的。中原幾千年來,無數的征戰,相似的打法他腦中瞬間都能閃過無數。
商末的牧野之戰,項羽彭城之戰,霍去病匈奴之戰,司馬懿平滅孟達,李靖滅東突厥之戰……
這不都類似後人所謂的“閃電戰”?
不過,畢竟時代不同,朱棣還是很認真的,對於戰爭,他從不小看。
高盧國的舊朝廷估計是快走到頭了,天幕介紹的這個戴,莫約就是高盧新朝廷的引領人罷。
想想此人的經曆,參戰,被俘,越獄,複盤,甚至研究的作戰方法還得到了敵國的重視……
他想到大明未來的土木堡,頗有些咬牙切齒。
朱祁鎮那個王八羔子,要是有人家這份堅韌聰明勁,大明何愁不興啊!!!
真是苦了祁鈺那孩子,也苦了大明!
——————
【直到漢斯吞了波瀾,就要入侵高盧國時,戴才稍受重視。
此時的戴,知道失敗早已注定,但他還是硬著頭皮頂了上去。
“戰爭雖然是毀滅性的,但軍人總要拿出軍人的氣概來。”
在當時,他手下的君隊是少數的能夠抵抗漢斯國的,甚至硬生生刺入了敵方戰線14公裡。
但高盧國,仍然節節敗退。
局部的一點成功挽救不了全局的失敗。
大廈將傾之際,戴升任準將,被調回巴梨。
他發現正府已經籠罩在一股絕望的失敗主義情緒下。他詢問總司令“敵軍渡過馬?河後,我們如何應對?”
“……那就完了。”
戴高樂被這句話驚呆了。
“你這是什麼意思?”
“全世界完了???”
“發蘭棲完了???!!!”
他在提醒總司令,就算本土淪陷了,他們還有直民地,而且嚶國也還沒有淪陷。
總司令隻是絕望的笑了笑。
“當我們被打敗之後,嚶國人用不著一個禮拜就會和漢斯和談。”
緊接著,竟然談起了他們投降後,漢斯家會不會留給他們足夠的君隊來維持秩序……】
(《一個禮拜》)
(丘佶爾你在教我做事?)
(以己度人)
(一站嚶吃相太難看,發把嚶看透了,就消極了)
(大廈將傾,獨木難支)
(看著自己的隊友一個一個送,確實挺絕望的)
(此刻,他就是拿破侖)
(他是發國嶽飛啊他)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戴這麼快就擺爛了?)
(趙構這個我熟)
——————
宋,辛棄疾看著天幕,頗有些期待。
天幕說這是高盧的英雄,那麼他必定是挽救了高盧。
他是如何做的呢,朝廷已經失了戰意,僅憑戴一人的意氣,他是如何挽回這“將傾之廈”的呢。
甚至那高盧朝廷都已經開始思考投降之後的事了。
想起後人拿宋高宗與嶽武穆做比,辛棄疾就更想聽一聽這個故事了。
嶽飛離世時,他還是個2歲的孩童,生活在金占區。101novel.com年後,22歲的辛棄疾回到了南宋,也正是那一年,宋孝宗為嶽飛平反昭雪,追諡武穆,後來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同為主戰者,辛棄疾對於嶽飛當然是敬仰的。
可嶽飛在南宋,實在是一個敏感人物。他先是被先帝以謀反的罪行處死,幾十年後又被另一個皇帝平反,追封為鄂王。所以當時官員怕惹上麻煩,都不敢輕易提起這個人。
辛棄疾自己身份也敏感,言行儘量謹慎。
不過,他和嶽飛的孫子嶽珂可是忘年交呢。
《桯史》記,辛棄疾擺酒宴請賓客,宴會上,辛棄疾吟誦了自己的《賀新郎》和《永遇樂》,請在座的人點評。
辛棄疾對自己的這兩首詞非常得意,甚至每次聽到歌女演唱到其中警句,總是開心地拍著自己的大腿,拊髀自笑。
他還很喜歡聽彆人的評價。但是大多數人要麼辭謝,要麼不疼不癢地說上幾句不著四六的話。
隻有年少的嶽珂,毫不客氣的提意見。
“前篇豪視一世,獨首尾兩腔,警語差相似;新作微覺用事多耳。”
他認為辛棄疾第一首前後有重複之意,第二首用典太多了。
辛棄疾不怒反喜,非常認可他的意見。他接受了嶽珂的點評,把這兩首詞改了幾十稿。
……也不知道今天我們讀到的,是不是嶽珂提意見之後的最終版。
提起嶽飛,誰不是悵惘痛惜呢。
辛棄疾歎了一口氣。大宋曾經也是這樣失了戰意啊,所幸天幕出現,如今的朝廷,又開始燃起些許鬥誌,讓辛棄疾心中寬待不少。
喜歡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