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誘導想讓皇漢認為朝廷不讓漢地十八省犢立,而皇漢則認為朝廷根本沒有完全收回所有漢地[笑哭]
他們想讓皇漢排斥其他民zu,結果皇漢想讓全天下,都姓漢[捂臉])
(誰家好皇漢會說漢地十八省啊,能氣得漢武帝從墳裡爬起來破口大罵[笑哭])
(類似的還有隔壁的皇鵝,結果人家追求的是沙某鵝的巔峰時代,後來也默默撤資了……)
(他們不是又在推皇鵝了嗎,上次和普帝一起選的三個人,有兩個主張對小烏扔蘑菇[笑哭])
(這就說明了,搞顏某革,支持極端z主義的和被支持的,祖上壓根就沒闊過。
但凡有一個闊過的,就會知道恢複曆史榮光對z主義者有多大誘惑~[妙啊])
(皇漢離粹就差臨門一腳,誰利用誰,你給遞刀子,轉頭先把你個白鬼宰了祭祖)
(玩笑歸玩笑,極端過後沒有好結果。大家不要陷入思維怪圈,警惕蘇和鵝的教訓)】
——————
漢,劉徹撫掌大笑,不愧是他的後人,真是有誌氣!
要說起來,相比於後人的社會,他當然還是對所謂“皇漢”的操作更加熟悉認同。
畢竟相隔千年,如今的時空還是帝製的天下,哪怕再雄才大略,也逃不過身份的局限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不過,就算更熟悉皇漢的處事方式,對於後世朝廷他也是肯定的。
不同時空不同境遇,自然有不同的治世之道。
那是後世的子民,自有後世朝廷來護。他隻要管好如今的大漢,如今的黔首,護好如今的大漢江山。要讓他手伸到後世,自己也知道是異想天開。
世事變遷,隻要認同漢,不管生於何地,對於劉徹來說,那就是他漢家子民。
起碼,漢王朝的地位,是毋庸置疑,深入人心了!
劉徹美滋滋的很。
就那些蠻夷,還妄圖策反,真是癡心妄想,不知所謂,真當中原的祖宗是吃素的呢!
唉,後世朝廷就是太講道理了,才會被這麼多牛鬼蛇神癡纏。
之前那個什麼東風搗蛋不就挺好的,可惜是落在了海裡,後世還是太仁慈啦!
他對那所謂的漢地十八省也有些好奇,與漢室如今疆域有何區彆呢?
九州,是對中原的一個稱呼。《尚書·禹貢》中,相傳是大禹治水後,根據地理特征將天下劃分為九個區域而來。
到了漢,疆域擴大。元封五年,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製,除了京師附近七郡外,劉徹把天下分為十三個監察區域,稱為十三州,每州派遣刺史一人,負責巡察該區境內的吏政,檢舉不法的郡國官吏和強宗豪右。層級類似於今天的省。
“九州”也慢慢變成了一種文化和意義的象征。
劉徹對於後來王朝的地域劃分有些感興趣,可惜天幕沒有細講,他搖搖頭。
……
明,朱棣冷哼,那些番邦真是什麼招都能想出來啊,煽動人心還有一套呢。
那顏什麼革,聽起來就不是好東西!
中原漢人居多,自古就生存在這片土地,五胡亂華五代十國都過來了,不知多少族融入於此,要理清祖宗到底是什麼族都難了,反正都稱“漢人”。
現在他們要挑撥人數最多的,腦子沒毛病吧?!
當中原看不出那些小伎倆呢。
連他都在氣悶大明如今的疆域不如後來的清朝,天天想著揚國威,那些番邦還妄想挑撥什麼駐守一隅,中原人打出生骨子裡就帶著天地情懷,有能力了誰跟你搞劃江而治?!
朱棣想起當初靖難時,他率軍南下,好侄子朱允炆曾寫信給他,提出以長江為界,南北分治。
[“己亥,徇揚州,駐軍江北。天子遣慶成郡主至軍中,許割地以和,不聽。”——《明史》]
……他想起來都嗤之以鼻,覺得可笑。
後世就是太講道理了,無妨,後世為了大局克製,對那些番邦還沒動手,祖宗們先替你們揚一遍!
朱棣雙手叉腰。
又看到天幕說極端過後沒有好結果,那蘇是怎麼變成鵝的,倒令他好奇起來,大明目前,應該不算極端吧。
喜歡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