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天我們會擁有自己的鋼鐵森林。”)
(學文,是為了能讓我心平氣和的與人交談
學武,是為了能讓人心平氣和的與我交談)
(信息站,科技站……看似更人性化站爭的背後,實則是更慘烈的付出)
——————
都是錢啊!!!
98億,強盛些的時空皆是咬牙切齒,特彆是戶部,聽到什麼賠款,簡直痛心疾首,這些錢夠朝廷做多少事啊!
後世朝廷也真是挺不容易,聽聽天幕說的,先是八國,好不容易朝遷市變,都不知有沒有緩過勁來呢,又變成了十七國!
240萬兵力啊,不少人歎息。
……
劉邦聽著後世兔家朝廷的不易,想想如今的漢室。
秦末戰亂,楚漢之爭,中原遭到極大破壞,人口銳減,經濟凋敝。
他這個皇帝和那些開國功臣捉襟見肘,何嘗不是千瘡百孔,百廢待興。
可匈奴迫在眉睫,哪裡會在乎中原是何情況,看中原如今困窘,冒頓謀殺了單於王父,自立為王,侵略四周,邊境的大漢良民,被匈奴剝削為奴隸。
對匈奴來說,漢,就是一塊肥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韓王信投降匈奴後,冒頓長驅直入,兵鋒直指中原。
劉邦親率大軍平定叛亂,首戰告捷,韓王信逃亡匈奴。
但危機並沒有結束。
曼丘臣、王黃等人擁立趙國王族後裔趙利為趙王,網羅韓王信的殘兵敗將,和韓王信、匈奴密謀,準備聯合起來攻擊漢軍。
……
劉邦不是貴族,開國元勳是一幫泥腿子,哪怕建立了漢,根基並不牢固,一有風吹草動,對新政權不滿的人就很容易搞出一點亂子。
冒頓抓住了這點,“以漢製漢”。
可是左右賢王聯合王黃,迎戰劉邦親率的漢軍主力,竟然一觸即潰。
打不過當然要跑,於是,匈奴向北跑,漢軍往北追。
冒頓身邊有這些漢奸,對漢軍了解更甚。
他把精銳部隊和肥壯的牛羊全部藏匿起來,每次漢使看到的都是一派淒涼景象——人是老弱病殘,牲畜是瘦骨嶙峋。
於是先後十幾位使者彙報給劉邦同樣的情報,匈奴不堪一擊。
當劉邦親率先頭部隊抵達平城的時候,冒頓單於幾十萬精兵發起合圍,將劉邦圍困在平城旁邊的白登山上。
……
白登之圍,漢軍被困七日,劉邦死前還咬牙切齒不忘此仇,其實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劉邦被匈奴包圍,匈奴又險些被漢軍給包圍了。
後來,劉邦采納陳平之計,重賂匈奴閼氏,冒頓解圍之一角,漢軍得以突圍。
……
當然,冒頓不是蠢人,匈奴撤軍肯定也是有許多考量的。
冒頓當上匈奴王後,大敗東胡,又打跑了西邊的月氏,吞並了南邊的樓煩和白羊河南王。還收複了秦時蒙恬從匈奴那裡奪取的土地,與漢朝以原來的河南塞為界。
這樣一個人,會因為一個女人而放棄擒獲一個皇帝的機會?
漢軍兩個大將,隻有灌嬰的前鋒軍被圍,另一個大將周勃帶領的主力還在後麵追。
冒頓如果短時間攻不下白登山,就有危險,等周勃軍趕到,就會給冒頓來個反包圍。
漢軍這邊,劉邦發現自己被包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占據製高點。
平城附近唯一的製高點是白登山,占據製高點,匈奴就失去了地利。
匈奴以騎兵為主,平原上能縱橫馳騁,山上的優勢就不明顯了。
而冒頓七天都攻不下白登山,一旦漢軍主力步兵到達,裡應外合對付匈奴,對於冒頓來說就是重大的損失了。
這或許才是冒頓撤軍的主要原因。
……
白登之圍後,夏侯嬰不久就在句注山北與匈奴交戰了,並且大破之。
“複以太仆從擊胡騎句注北,大破之。以太仆擊胡騎平城南,三陷陳,功為多,賜所奪邑五百戶。”
這也說明當時漢軍與匈奴起碼是能打的有來有往的。
當然,劉邦中了冒頓的誘兵之計,忍饑挨餓七天,還得靠賄賂匈奴王妻的方式來解困,這對漢來說,肯定是個奇恥大辱。
想想一個匈奴都讓漢這樣憤怒了,後世朝廷對著那麼多國家,事事化解,確實是雄才大略,卓爾不群啊。
甚至連吃個肉都要被逼逼賴賴,劉邦白眼都要翻到天上,那些胡人什麼毛病!
他們自己難道不吃肉的,全世界隻有中原吃肉?
溫室氣體是個什麼玩意兒,這東西有毒不成,那樣先受到影響的不也是中原,他們虛張聲勢個什麼!
想起連千年乾屍木乃伊都啃的下嘴的那些胡人,他們怎麼沒先被毒死呢!
劉邦嗤之以鼻。
……
彆說劉邦,劉徹也是怫然不悅。
什麼玩意兒?!
什麼貿易,瘟疫,竟然還敢轟炸中原的使館?!!!
這可是漢使,你敢搞漢使,好得很,你完了!
手伸這麼長,十世之仇尤可報也,彆看後世看起來與世無爭,這些事,天幕可都是一筆一筆的記著呢,劉徹冷笑。
“上戰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通過謀劃“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高層次的策略,其次通過談判外交,再次等用武力手段解決,攻城是下下之策。
後世朝廷顯然是極為聰明的,天道循環,報應不爽,人心向順,雖匹夫無不報之仇。
喜歡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