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機器人將引領未來外科的發展,這一點毋庸置疑。
一些高難度高風險手術,在手術機器人的幫助下將變得簡單而安全。
比如上頸椎手術的置釘,這是一項風險極高的操作,需要經驗豐富的脊柱外科醫生才能實施,可是無論經驗多麼豐富,還是會出現置釘偏差,&nbp;損傷椎動脈或者脊髓,造成嚴重的後果。
因為人的眼不能透視,依靠平麵的c形臂光輔助,憑借經驗和手感置釘,非常不可靠。
有了計算機導航或者機器人的輔助,這項工作變得異常輕鬆,&nbp;可以說,手術就像玩電腦遊戲一般。
病人的頸椎骨骼立體展示在屏幕上,置釘的點和方向已經用帶顏色的線條標出,主刀隻需麵對屏幕,玩遊戲一般操作機器。
螺釘隻要按照指示線,對準進針的點,沿著進針的方向,然後鑽入骨質,到了標記的深度停下。
螺釘有沒有在理想的位置,有沒有穿出骨質,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就算途中你的手抖一下,腦子一時短路,搞了誤差動作,機器會自動給你校正。
比如螺釘到了預定的深度,它將自動停止,不再前進。
所以,&nbp;在這種技術下,&nbp;將螺釘打偏是不存在的。
這樣,手術變得容易,&nbp;也變得安全。
一個年輕的骨科住院醫師,隻需訓練一個小時,便可以拿下需要十年專家經驗的手術。
數字人技術,如果與手術機器人結合,將發揮出巨大的威力。
數字人可以讓手術進行數字模擬,病人術前、術中及術後的變化,用計算機模擬一遍,然後不斷優化方案,最後手術時直接使用最優的方案。
脊柱外固定架的發展方向,楊平準備它擁抱數字人與手術機器人。
兒童矯形無需截骨,可成人矯形還是需要截骨,這種截骨與傳統手術的截骨不一樣。
傳統手術截骨,直接靠截骨來矯正畸形,再對截骨處進行融合,讓脊柱失去部分活動能力。
而外固定架需要的截骨完全不用,它依靠截骨處的牽張成骨來矯正畸形,也就是從截骨處慢慢張開,展開的部位被新生的骨組織替代,無需融合,無需犧牲脊柱的活動度,&nbp;從而獲得一個自然的脊柱。
當然,&nbp;這種方法最大弱點是這個矯形過程是漸進的,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矯形期間,外固定架外露於腰背部,影響人的日常生活。
房發全的手術完成,準備過床。
他腿上的外固定架要帶一年時間,相對於以後一輩子可以正常走路,這一年時間也是值得的。
如果對一個體力勞動者,這是不可接受的。
因為一年不能從事體力勞動,沒有任何收入。
好在房發全有充分準備,他孤身一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又有多年存款。
為了今天這台手術,他準備了很多年。
而且做手術前,他與飯店老板達成協議,讓老板幫繼續買醫保社保,所用的錢他自己出,治好以後將回到飯店上班。
老板當然同意,表示隻要他願意簽十年合同,可以發一年最低工資給他。
房發全說,他是有技術的人。
這麼說來,他還真是有技術的人。
能夠把幾碗菜做好,這就是技術。
看來在他工作的飯店,少了他這顆燈泡,影響挺大。
“楊教授,我跟護士長已經商量好,中午我給科室所有醫生護士都訂了餐,等下十二點飯店會準時送到你們的休息室。”
房發全還挺會做人,小五覺得這小子要是將腿治好,取個好點的老婆問題不大。
“你有技術,以後自己開飯店,當老板多爽!”**跟房發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