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立春和楊平是大學同學,兩人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同學。
畢業後,歐立春去了七八線城市的地區級三甲醫院,作為碩士研究生,在內卷的醫療行業,這已經是很不錯的歸宿。
當時歐立春夢想去南都附一的脊柱外科進修,但是無奈該院脊柱外科全國排名前三,進修名額非常緊俏,根本擠不進去。
在楊平的幫助下,歐立春夢想成真,進入南都附一進修。
他非常珍惜這個機會,每天七點前到科室,晚上十點後才下班,認認真真。
歐立春比楊平大一歲,兩人本科畢業後讀研究生,讀研究生期間,兩人使用本科學曆考了醫師執業證,這樣,研究生畢業後兩年,兩人順利晉升主治醫師。
歐立春在8歲獲得主治醫師,晉升過程非常順利,沒有浪費時間,可以說,前途一片光明。
剛剛晉升主治醫師,便獲得醫院外派進修的名額,可謂事業一帆風順。
沒想到,自己的同學楊平現在成了副教授,副主任醫師。
這種晉升速度,簡直就是火箭速度,無論本科還是研究生的同學圈裡,還沒有這麼晉升速度。
要不是知道這個楊教授是楊平,打死歐立春也不會相信這麼年輕的教授。
轉念想想自己,還為了一份病曆挨上級醫生的罵。
人比人,氣死人。
不過歐立春想,自己有這樣的同學,也是一件幸事,這不,自己到南都附一進修的事情,從不可能變成可能。
歐立春也沒有吭聲,沒有到處張揚楊平是他同學。
“這個楊教授挺厲害的,據說幾個月時間就搞出這個脊柱外固定架。”
“去年的金刀獎就是他。”
“聽說副主任醫師和副教授都是破格提拔的。”
“真的假的,不會是家裡後台硬,包裝起來的?說不定那天人設就崩塌了,”
“這個我還是清楚,脊柱外定架技術含量非常高,可以拿國家技術發明獎的。”
“你和楊教授熟悉?”
“一般,一起吃過飯而已。”
大家邊工作邊聊天,對楊平非常熟悉,其中一個在讀博士曾醫生擺出跟楊平頗有交情的樣子。
曾醫生是在讀博士,跟歐立春一起在範教授的醫療組。
這種在讀博士,其實在醫療組也是住院醫師的級彆,所以曾醫生和歐立春是平級的,但是曾醫生仗著自己是博士,經常把歐立春當手下使喚。
大家聊天,歐立春沒有說話,劈裡啪啦地打字寫病曆,今天必須修改完,明天讓範教授滿意。
範教授在的時候,曾醫生裝模作樣一起整改病曆,範教授有事離開,他立刻將所有的工作推給歐立春,自己在一旁閒聊。
歐力自己都忙不過來,還要幫他整改病曆,這次歐立春不鳥他,說:“咱們各寫各。”
長本事,不聽話了?
歐立春不理他,自顧自地打字。
曾醫生十分氣憤,點點頭,心想,走著瞧。
陸陸續續,脊柱外科的教授、副教授全部回到醫生辦公室。
突然,門口的醫生起立,歐立春還沒明白怎麼回事,有人拉著他起立:蘇院長來了。
整個辦公室的醫生全部刷地起立。
院士、全國骨科主委、南都附一的院長、一級教授、主任醫師蘇教授,在鄒教授的陪同下邁進醫生辦公室。
蘇教授顯得十分儒雅,修長均勻的身材,合體的白大褂,總是麵帶微笑,春風得意。
大家對他既是崇拜又是害怕,蘇教授在大家麵前屬於不怒而威。
他和藹地跟大家打招呼:“大家辛苦了,坐下,都坐下!”
鄒教授將蘇教授引入座位,大家才敢坐下。
此時,醫生辦公室,幾十個教授、副教授、博士、碩士齊聚一堂。
窗簾拉上,投影儀打開,鄒教授簡單幾句開場白,各醫療組開始彙報病例。
這些病例都是用於脊柱外固定架的臨床實驗。
——
作為進修生,羅伯特、高橋和奧古斯特不僅合格,而且十分優秀。
奧古斯特六點準時來到科室,將科室裡所有脊柱側彎的病人的病曆過目一遍,然後再研究他們的影像圖片。
那本技術指導手冊,被奧古斯特已經翻得不像樣子,邊邊角角都磨平卷起。
尤其對核心技術---截骨,奧古斯特幾乎每天都要問楊平很多問題。
科室的實驗室,也就是訓練室裡,有每一個臨床實驗病例的脊柱3d模型,奧古斯特對著這些模型,一個椎體一個椎體研究截骨,遇上沒弄明白的就記在筆記本上,然後再在下午找機會問楊平。
奧古斯特主動提出,他自己來管病人,也是像住院醫一樣負責病人的整個治療流程。
鑒於他的漢語水平不錯,楊平同意。
德國人認為,隻有親自從最底層經曆每一個流程,才能完整地掌握技術。
大家累了一天,下班前稍作休息,在一起聊聊天。
崔旭兵請假過來接兒子出院,他已經結完賬,兩夫妻收拾好行李,準備去三博酒店住一晚,第二天清早坐高鐵回家。
臨走時,老崔和老婆抬著一麵錦旗,帶著兒子到處找楊平。
錦旗上寫著幾個大字:妙手回直!
這幾個字是老崔自己想的,也是自己寫的,讓做錦旗按照自己的模板做。
蔡護士長帶路:“教授剛剛進了辦公室。”
老崔十分高興,兒子可是楊教授新技術的第一個病人,全世界第一。
不管怎麼樣,全世界第一,也是值得吹牛的。
在楊平的辦公室,老崔找到楊平,門剛剛打開。
“鞠躬!”
老崔喊道。
小崔立正,在楊平麵前彎腰鞠躬感激。
“再低點,再低點,再低點!”
老崔在旁邊邊指揮,這水平沒發揮出來。
這些年,兒子的事就是個包袱,現在這個包袱終於卸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