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科醫生辦公室。
專業影像電子屏幕上,傷員的頭頸部ct掃描圖像呈現在屏幕上,橫斷麵圖片一副一副地切換,然後三維重建立體圖像三百六十度旋轉,整個頭顱及頸椎的骨骼無比清晰。
創傷性寰枕關節脫位!已經確診。
寰椎存在骨囊腫,因外傷導致粉碎性骨折,幸運的是骨折朝四周擴散,而不是侵入椎管。這才讓男孩沒有因為頸髓損傷當場喪命,不過從現場成功救援後,他的四肢肌力一直維持在一級。
這說明脊髓存在損傷,但是如果損傷不再加重,手術後有恢複的可能。
四肢肌力一級,胸腹部的肌肉也會差不多,而胸廓的諸多肌肉是呼吸肌,沒有這些呼吸肌的作用,呼吸根本沒法完成。
從被困車輛救援成功後,呂醫生立刻給傷員實施氣管切開,連接簡易呼吸機,依靠呼吸機維持呼吸。
除創傷性寰枕關節脫位,傷員還合並全身多處骨折,其中骨盆粉碎性骨折,失血量非常大。
看著屏幕上的圖像,楊平倒吸一口涼氣,創傷性寰枕關節脫位並寰椎骨折,現場生存幾率微乎其微,即使僥幸能夠活下來,從急救現場發現,轉運到醫院,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小小的差錯,傷員都可以呼吸心跳停止。
“寰枕固定已經不太可能,隻能跨越寰椎,實行枕樞固定。”奧古斯特提議。
這種手術沒有多少先例可以參考,本身數量極少,而且寰椎還伴有粉碎骨折,更加沒有先例可以參考,隻能發揮醫生的主觀能動性。
楊平沒有說話,隻是默默地觀察影像圖片,思考手術的方式與細節。
作為醫生,比任何職業都應該認真,生命隻有一次,稍縱即逝。
“傷員已經在急診手術台上,正在進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盆腔內血管介入栓塞止血。”宋子墨隨時掌握急救的動態,向楊平介紹。
創傷急救的原則是生命第一,其他一切都靠邊站。
這種病人,首先進行止血處理,以穩定血液循環的容量,這是常規的操作。
而骨盆粉碎骨折,失血量非常大,在急診使用外固定架固定骨盆,穩定骨盆容積之後,如果血壓還不穩定,那就需要進行急診介入栓塞止血。
如果連介入栓塞止血也無法控製出血,那麼最後一招---切開填塞止血派上用場,用大量的紗布填塞腹膜後間隙,依靠紗布填塞的壓力壓迫出血血管從而進行止血。
“我們去急診科看看!”
楊平心裡的手術計劃已經清晰,他帶著大家一起趕往急診科。
急診科的手術室條件不錯,而且這間手術室是雜交手術室,可以做介入手術,也可以做開放手術。
雜家手術室,這個名詞其實並不準確,稱呼為複合手術室更加貼切。
實際上它是將da、ct、mri等設備的3d成像技術與外科百級層流手術室結合,這樣既可以做微創介入手術,又可以做傳統開放手術,從而解決各類複雜手術,降低手術風險,節省手術時間。
也就是將影像監控與外科手術的功能綜合到一塊,就這麼簡單。
急診手術室,創傷骨科的鐘醫生已經給傷員裝上骨盆外固定架,介入科的季主任正在為病人做急診介入血管栓塞。
介入科的兩個大牛,管主任專精心血管係統的介入手術,而季主任是個多麵手,什麼創傷止血、腫瘤栓塞等等,他全都能做,這一專一多,配合默契,讓三博的介入科發展迅猛。
這兩位大牛平時私下關係也很好,這得益於三博醫院的傳統,三博醫院從建院到現在,有團結的傳統,大家不內耗,有什麼事情都是擺在桌麵上討論辯論,尋求解決之道。
楊平穿著鉛衣進入手術室,此時季主任正在奮戰,管主任在旁邊觀戰。
管主任知道,這種創傷止血是季主任拿手好戲,自己是外行人,外行人不能隨便亂說話,更加不能乾預,所以他隻是觀戰,站在一旁默不作聲。
楊平輕手輕腳地走進手術室,他繞著手台一直走到患者的頭側,小心地掀開頭部的布單,那個支具如藝術品一般呈現在麵前。
魏主任果然沒有讓他失望,三十多年沉澱的手藝,現場急診徒手製作的支具,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護衛著患者安全地回到三博醫院。
“四肢肌力一級。”呂醫生跟上來介紹。
楊平點點頭,四肢肌力還有一級,說明還有恢複的希望。
“這個支具還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