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椎間孔鏡,一套關節鏡,兩套腔鏡設備連接妥當,隨時可以用於手術。
這既不是關節鏡手術,也不是椎間孔鏡手術,而是顱底上頸椎手術,楊平卻拉來兩套腔鏡設備。
不僅奧古斯特不明白,連宋子墨和徐誌良也不明白,因為術前討論隻提到前路經口需要內鏡輔助,畢竟口腔和咽部都存在自然腔隙,有一定的操作空間,適合內鏡或腔鏡操作。
而後路手術,根本沒提還要使用腔鏡,後路完全不存在自然腔隙,連潛在的腔隙都沒有,如何置入鏡頭,如何鏡下操作。
楊平沒有注意到大家的疑惑,隻是自顧自地開始手術。
坐位完成後路手術,無論是手術視野還是操作空間,都非常不好,尤其前路已經將顱底與頸椎實施固定,導致後路無法通過低頭來牽開椎板間的間隙,這些缺點被更加放大,但是楊平有自己的辦法。
他將關節鏡和椎間孔鏡,兩種腔鏡係統結合起來,作為獲取視野的工具,他要在開放手術中來一次腔鏡手術,拋棄肉眼直視的慣性,利用腔鏡手術的思維,依靠嫻熟的手眼分離完成後路手術。
楊平親自對關節鏡和椎間孔鏡進行對焦與對白,然後手術開始,手術刀豎直切開後頸及頭枕部。
這是完全的開放手術套路呀!
奧古斯特納悶,不免有些失望,他還以為楊平會使用微創手術來解決後路,可以轉念一想,此時此刻,微創明顯不切實際,怎麼可能用微創呢。
在腔鏡微創下,如何植入這麼大的內固定器械?如何植骨?如何打螺釘?這些操作必須在切開的空間下才能完成,何況所有的器械也是傳統器械。
再厲害的醫生是人,不是神仙,任何操作必須在人力允許的範圍內完成。
皮膚、皮下組織、筋膜、肌肉,一層一層切開,一直到顱底及頸椎骨的椎板,然後兩側的皮膚軟組織上貼顱底下貼椎板被推開。
“將屏幕左右對稱擺好,關節鏡在右側,椎間孔鏡在左側,拉鉤準備。”楊平吩咐。
本來兩位拉鉤大神無需楊平開口就會及時就位,突然出現的腔鏡設備也讓拉鉤大神有點錯愕,他們轉動腦子在思考,這究竟怎麼回事。
器械護士小蘇,立刻用手裡的止血鉗指指拉鉤助手的位置,兩位拉鉤大神才從錯愕中醒悟,立刻奔赴前線。
奧古斯特還在思考這個問題,既然是開放手術,要關節鏡和椎間孔鏡有什麼用?
擺設?手術需要擺設嗎?或者是教授的某種儀式?
如果現在是空閒時間,奧古斯特一定會打破砂鍋問到底,但是現在是手術中,他也不好問,隻能繼續觀摩手術。
此時,兩位拉鉤大神上場,他們左右分列,一人手持一把拉鉤,穩穩當當的牽開切口,顯露出術區。
這不是普通的拉鉤俠,而是世界級拉鉤大神。
他們即將推出的宏偉專著《外科拉鉤學》將是劃時代的專著,填補了該類專著的空白,最重要的是,裡麵將推出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拉鉤,其中大多數是全球首創。
兩位拉鉤大神氣定神閒,呼吸均勻,兩把拉鉤沒有一絲一毫的顫動,這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兩位大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們不僅每天鍛煉臂力,還要鍛煉呼吸,讓呼吸與動作配合。
要成為拉鉤大神,這還遠遠不夠,他們精研解剖,每一次拉鉤的置入,他們要熟悉拉鉤所在位置的局部解剖,還要明白這些組織的特性。他們要了解視覺學,尋找拉鉤顯露視野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