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醫生休假回到原單位,雖然進修還沒有結束,但是也算是滿載而歸,此時的他心中既有對學成歸來的興奮,也夾雜著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眷戀。
他踏進了自己工作多年的鄉鎮醫院,這所醫院雖小,卻承載著周邊上萬鄉民的希望,醫院裡的醫生和護士加起來隻有幾十個,保安隻有兩名,加上行政、後勤等其他工作人員,總數也才三十幾個人。
醫院裡大多數醫生都持有全科醫生執照,他們需要處理從內科到外科,從兒科到婦產科的各種病例,還有一些持有助理醫生執照,甚至還些沒有正式行醫執照,儘管他們的存在或許並不完全符合規定,但在實際運作中,他們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鄉鎮醫院的條件有限,尤其是在經濟條件相對落後的地區,想要完全按照大城市的醫療標準和流程來運作,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如果非要嚴格按照那些"條條框框"來,恐怕連能乾活的人都湊不齊。所以這裡的醫生們更像是多麵手,他們需要在有限的資源下,儘可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解決他們的病痛。
"省城的專家回來了!"老院長中氣十足,滿臉喜悅地從辦公室裡衝出來,三步並作兩步,幾乎是小跑著來到了李民麵前。
老院長滿麵紅光,精神矍鑠,以前腰經常直不起來,走路要拖著一條腿,顯得格外吃力,現在這種情況完全不存在,雖然談不上健步如飛,起碼步履輕鬆。
看到這一幕,李民心中也感到欣慰,他笑著對老院長說:"您老這腰是真好了啊,走路都帶風,看起來年輕了至少二十歲!"
老院長哈哈一笑,拍著李民的肩膀說:"才年輕二十歲?太保守,大家都說我現在是二十歲的腰,不過說實話,我這腰啊,自從你們上次給我治了之後,是真的一天比一天好,在省城學習還習慣吧?"言語間,滿是對李民的關心。
李民點了點頭,微笑著回應:"還行,學到了不少東西,帶回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對我們醫院的工作有所幫助。"
老院長將李民拉進辦公室,隨後幾個醫生迎上來接住李民的行李,李民也帶了一些省城的特色零食給大家吃,讓接行李的醫生分發下去,他給老院長還帶了兩瓶好酒,這酒是土豪王昌鑫請客吃飯時送給大家,當時一定要喝酒的人一人帶一瓶回去,李民也不知道是什麼酒,為了帶這一瓶酒,他都是跟人拚了一台私家車回來的。
老院長將酒小心翼翼地捧在手裡左看右看:"小李子呀,看來我沒白疼你。"
幾個正在候診的病人也認出了李民,紛紛圍在門口熱情地打著招呼,鄉鎮醫院就是這樣,患者都是附近的鄉親們,所以工作時間一久,全都認識。
有一位老人拉著李民的手,感激地說:"李醫生啊,你可算回來了,上次你給我開的藥,效果真好,這回可得再給我看看。"另一位帶著孩子的母親也湊上前來:"李醫生,你看我家孩子這足都變形了,幫看看可以不?"
"李醫生剛回來,屁股還沒坐熱,讓他休息休息。"有個患者高聲說,大家立刻覺得不好意思,知趣地閉嘴,退出辦公室。
"大家不用急,我歇一會就開始出門診。"李民也不打算休息太久,想儘快進入角色。
老院長說:"不用這麼急吧?明天再開工。"
"閒著也是閒著,回來時在車上睡了幾個小時呢。"李民想利用好假期每一分鐘。
麵對鄉親們的熱情與期盼,李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醫生的責任與使命,他知道,儘管自己在省城學到了很多先進的知識和技術,但在這裡,更重要的是如何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可行、適合當地條件的解決方案,真正惠及這些需要幫助的人。
在鄉鎮醫院與省城的大醫院不同,在鄉鎮醫院的醫生治病的原則是用經濟的方法儘快解決問題,能夠根治當然更好,不能根治需要對症治療,如果兩者都做不到,要能夠給患者指出一條路,該去哪裡治病。
所以在基層醫院,傳說中的神醫絕技是"三素一瓶",激素、抗生素、維生素和一瓶吊針,這幾大絕技的確非常有效,很多在大醫院待久的醫生去基層醫院有時候不會治病,就是沒有掌握基層患者的需求特點,他們對治療方案要求是短平快。
所以李民心裡一直在琢磨如何將省城學到的東西轉為為帶有鄉土風的治療方案,也就是要有鄉鎮特色。比如加強營養這塊,你不能要求患者去買什麼營養素吧,隻能要求他們每天幾個雞蛋之類的。
——
假日的第一天,手機上刷到的新聞和朋友圈全都帶有一個特點-——景點全是人山人海,高速全是擁堵不堪,楊平很是奇怪,夏書回老家和護士長去度假怎麼走的同一條高速?他們的朋友圈車外景色居然一樣的。
相對於外麵的熱鬨和擁擠,醫院的病房反而安靜很多,楊平來到病區的時候,一個八十多歲的患者坐在護士站,她鬨著要出院,但是一直打不通自己兒女的電話,正在賭氣,旁邊的護士在輕言細語的勸她,好不容易將患者勸回病房。
"這個患者不是計劃節前出院的?"楊平問道。
護士搖搖頭嘆氣說:"他們的家屬本來是這樣說的,但是30號打電話給我們改口說節後再來接老人出院,我追問原因,家屬說他們現在在外麵旅遊,其實家屬節前計劃好的,把老人留在醫院,自己出去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