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知大人,這怕是有些不妥吧。”
歐陽倫聽到劉益提出來“結義”的想法,先是一愣,隨後就像通了。
如今遼東大地上,雖然明麵上屬於大明的遼東都司管轄,但還有不少元朝的殘餘勢力存在,這些元朝勢力早已陷入分裂狀態,但是他們都打著元廷的名號鼻彼此之間團結且相互為援。
而且還有洪寶寶這個名義上的統帥協調,在麵對劉益的時候還是比較團結的。
而朱元璋雖然手裡還有些武裝力量可以使用,但他依然堅持招撫納哈出的戰略,並不打算出兵幫助劉益。
不過朱元璋多次向納哈出示好,可惜對方並不接受朱元璋的好意。“將軍若能遣使通舊日之問,貢獻良馬,姑容就彼,順其水草,猶可自逞一方。”朱元璋如此強勢的人,都說出這樣的話了,但是納哈出依舊不願意歸降。
即便招撫策略受挫,朱元璋對遼東地區的態度也沒有改變,歐陽倫明白朱元璋這是想要將遼東收歸己有但又不想用一兵一卒,從大局情況來看的確可以做到,因為殘元終究是殘元而大明統一天下則是大勢所趨,隻是統一遼東的時間比較長久而已,後麵的結果也證實這樣是可行的。
利用劉益成為了大明朝牽製殘元勢力的據點,一點點蠶食割據在遼東的殘元勢力,這也是重要的一環,朱元璋不會提供大量的幫助,但也不會眼看著劉益垮掉。
對於這一點朱元璋也曾提及過:“朕即取遼陽者……遼地雖遠,不必用兵,天下平定,彼當自歸。”意思就是說,隻要天下都太平穩定了,整個遼東地區自然就會歸順大明朝。
在朱元璋的眼裡,遼東之患並不是大明朝的根本之患,洪武年間最大的外部危機來源於兩個地方,第一個就是在北方建立的北元,還有一個就是大明沿海的倭寇之患。
總的來說,在王保保去世之前亦或者說藍玉捕魚兒海大捷之前,大明朝主要的軍事作戰方向就是北元朝廷,朱元璋幾乎沒有向遼東派遣一兵一卒,以至於遼東大明的勢力一直被壓製。
說完了北元再來看看同一時期的沿海,張士誠、方國珍等勢力雖然被消滅,但是他們的殘餘部隊一直在海上肆虐,對大明朝的沿海地區造成了極大的隱患,同一時期倭寇之患也爆發了。
洪武二年春正月,“倭人入寇山東海濱郡縣,掠民男女而去……”為了應對來自海上的危機,且明朝的都城南京距離沿海非常近,所以必須要留守部分兵力來應付倭寇。
由此觀之,朱元璋手裡雖然有部分閒置的明軍,但這一部分力量必須要用在對付北元和倭寇身上,兩人才是心腹大患而遼東則隻是肘腋之疾。
事實也證明朱元璋的戰略是正確的,納哈出曾帶領北元的殘餘勢力不斷進攻遼陽一帶,甚至於明軍的後勤補給都出現了大問題,陸上運輸險受影響,海上運輸業被倭寇威脅。
朱元璋設立的遼東屯田製度,也因為頻發的戰爭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但大局依舊向著朱元璋謀劃的方向發展,納哈出最後也選擇了投降。
藍玉在捕魚兒海大捷使得明朝投入在這方麵的兵力得以釋放,朱元璋實施的“禁海”政策也使得倭寇之患得到一定的緩解,正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在這樣的大勢力下遼東之地的各軍閥不斷投降。
作為穿越者,歐陽倫自然明白朱元璋的意圖,也看穿了劉益的小心思,歐陽倫也有了自己的決定。
遼東戰局如何,是統一還是分裂,他並不關心,但遼東有一個劉益在前麵擋著,永安府會安全不少,可以安心發展,所以劉益不能垮掉,這一點他和朱元璋的利益相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