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18年1月18日,梁耀在華夏商會的會館內召見了華商。
“人都到差不多了,金山和薩城的主要華商商會成員都在這裡,洛杉磯那邊還有三五個商會的會員,不過無傷大雅,會議的內容,我們在開完會後,也可以直接發電報告訴他們。
會長突然召見我等,可是有急事?”
見人到得差不多了,華夏商會的副會長潘正煒對梁耀說道。
梁耀環視四周,發現這些華商有不少新麵孔,這是一個好現象。
“我記得你們當中很多人剛到美利堅的時候問過我,美利堅可否捐官。”梁耀落座之後說道。
商人是適應新環境比較快的群體,華夏商會的商人,除了一些剛入會不久的新人,早期抵達加利福尼亞的那批華商在加州少說也生活一年有餘,其中有些核心骨乾還跟隨梁耀一起去過美利堅東部。
很多華商也慢慢開始習慣了在美利堅的生活,對美利堅的情況多多少少也有了個大概的了解、
“也不怕諸位笑話,這問題最早是我問的。”伍元華有些尷尬地笑了笑,“出門在外,沒有一個官身做護身符,心裡總覺得不踏實。”
伍元華此言一出,華商中爆發出一陣此起彼伏的笑聲,空氣中充滿了快活的氣氛。
“諸位不要笑,良儀的擔心不無道理。”
等這些華商笑過之後,梁耀正色道。
“美利堅雖自詡是當今世界上第一大之自由民主共和之國,但自由終究是少數人的自由,民主終究是少數人的民主,美利堅雖無帝王,然其權柄在何人手中,可有人知道?”
“在大總統手中!”
“在國會手中!”
“在最高法院手中!”
......
商人們爭先各抒己見,由於特殊的國情,華商們向來是很關心政治的,不過他們關注政治目的不在於參與政治,而是在於了解朝廷的政策,揣摩官員的心理,以便做出最利己的決策,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在滿清,這些華商關心政治的具體表現是揣摩上意,交好掌握實權地方官、朝廷寵臣,不時捐輸以保全自己。
到了美利堅之後,這種具體表現成為了考察美利堅的國情,了解美利堅這個國家機器,也可以說是了解整個加州的上層建築是如何運轉的。
能夠得到這些不算離譜的答案,說明這些華商都是做了功課,不是在信口胡謅,至少他們對美利堅已經有了一個粗淺的了解。
“諸位說得都對,但又不完全對,美利堅將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一分為三,但究其根源,還是誰在國會的席位多,誰就掌握了美利堅的權柄。”梁耀緩緩說道。
“而國會議員又分為參眾兩院,參議院每個州有固定的兩個席位,而眾議院的席位,由各州人口多寡而定,每萬選民才能選一個眾議員。
加州有固定的兩個參議院席位,但奈何人口實在太少,整個加州的人口,也才紐約市一半多一點,在眾議院席位上,加州沒有優勢。”
獨立戰爭建國以來,美利堅聯邦政府的中央權力和總統的權力是在不斷加強的,尤其是在南北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兩個決定美利堅國運的關鍵節點。
美利堅都選擇了加強中央權力和加強總統的權力,但無論是加強中央權力還是總統權力,美利堅都是比較有限度的。
尤其是在南北戰爭之前,國會掌握的權力相當之大。
“會長所言極是,紐約州可有33名國會眾議員呢,咱們加州才三個國會眾議員,隻有人家的零頭。”潘正煒深以為然。
在紐約參加當地政要晚會的時候,出於好奇的心理,潘正煒詢問過前任紐約州州長亨特這個問題。
“雖然我到現在對華府那邊還不甚了解,但咱們腳下的加州我還是了解的,無非是誰人多,誰勢力大誰做主,鬼佬懼我們,也無非是因為加州的華人越來越多,在州議會有不少席位,而且會長在加州生意做得大,離開會長,那些鬼佬吃穿用度都難以為繼。”伍元華思量一番後開口說道。
“我想在華盛頓的國會和加州的州議會也是這個理,會長的意思是讓咱們多移民,多爭取一些在國會的席位?”
“正是。”
還是還是這些商人悟性高,一點就透,美利堅的每個州都是縮小版的聯邦政府,其運行邏輯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