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門教徒自184起就在楊百翰的帶領下大規模移民進入猶他領地,楊百翰等人已深耕猶他領地1年之久。
斯坦福總督剛剛上任不到兩個月,現在就要求人家拿出成果,未免也太心急了。總統閣下,心急可吃不到斯克魯帕(布坎南賓州老家一種傳統的早餐食物,即crapple:炸豬雜布丁,玉米肉餅)。”梁耀回答道。
作為一個總統,布坎南未免也太沒耐心了。
“猶他領的情況複雜,斯坦福總督的工作不好做,我也是能夠理解的。否則我當初也不會頂著巨大的壓力任命斯坦福為猶他領總督。”布坎南有些為難地說道。
“斯坦福總督要是拿不出一點點成績,我拿什麼東西堵住華府的那些反對我的在野黨的嘴呢?我又怎麼繼續支持斯坦福閣下的工作呢?路過猶他領的時候,我還聽到摩門教徒討論斯坦福要捐出他財產入教,不知道閣下是否知道此事。”
與其說布坎南是對斯坦福不滿,倒不如說是對梁耀不滿。
斯坦福是梁耀推薦上去的,梁耀能左右斯坦福工作,這是加州高層和華府都心照不宣的公開秘密。
在鏟除摩門教一事上,加州高層和華府的態度都是一致的。
斯坦福上任猶他領總督一月有餘,不僅沒有拿出像樣的成績,自己還要加入摩門教。
如此反常的舉動讓布坎南不得不多留個心眼。
布坎南以及華府的政客們對斯坦福加入摩門教一事憂心忡忡,他們不希望猶他領再出現一個楊百翰。
“斯坦福入教,也是他工作內容的一部分。”梁耀說道。
“我不管斯坦福用什麼方式解決摩門教,我要的是成果。”布坎南有些急切地說道。
“我想知道,斯坦福什麼時候能出成果。”
“在您的任期之內,肯定能出成果。”梁耀回答道。
“不行,太長了,我等不起。”布坎南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布坎南現在的總統位置坐的並不穩,他現在最需要的東西就是政績。
“那我隻能回答您,很快您就能看到成果。既然我推薦了斯坦福當這個總督,我也會為我的舉薦負責,華府的在野黨,反對派如果催得急,您可以把責任都推在我身上。”梁耀替斯坦福頂住了壓力。
“我想您千裡迢迢來加州一趟,不隻是為了和我談論猶他領摩門教的問題吧。”
梁耀不相信布坎南屈尊千裡迢迢從華盛頓到薩克拉門托,隻為了和他討論斯坦福的失職問題。
如果隻討論斯坦福的失職問題,布坎南大可以使用電報和他溝通。
聯邦政府財政雖然很緊張,但沒不至於窮到連電報都發不起的地步。
“我主要是來谘詢你一些遠東的問題,具體來說是大清的問題,我們在倫敦和巴黎的公使已經傳回回來可靠的消息,英國和法國已經確定要向大清宣戰,兩國很可能還要組建遠征軍協同作戰。”布坎南詢問道。
“你覺得我們美利堅應該支持誰,才能將遠東的利益最大化?”
梁耀是美利堅最資深的華人政客,且在菲爾莫爾總統時期,梁耀協助過菲爾莫爾政府成功地處理過當時的日本問題,使得美利堅成為日本開國之後獲利最大的列強。
有鑒於此,美利堅高層一直把梁耀當做大清國,以及遠東方麵問題的專家。
“這還用問嗎?和英法一起組建聯軍啊。”梁耀泯了一口茶水。
“和英法組建聯軍一起介入遠東,我也和英法兩國的駐美公使交流過,隻是兩國的公使提出的要求太過苛刻,要求我們美利堅和他們共享日本長崎的租界。”布坎南說道。
布坎南不是沒有一起和英法組建聯軍的想法,隻是英法提出的合作價碼太高,他無法接受。
英國未向美利堅共享港島,美利堅憑什麼要和英國共享長崎租界?
英法不願意帶美利堅這個小老弟一起出兵的深層次願意梁耀也清楚。
英法兩國是歐陸最有牌麵的兩大列強,一個擁有全球最強大的海軍,一個擁有全球最強大的陸軍。
英法兩家組建聯軍那是強強聯合,你美利堅有什麼?要陸軍沒陸軍,要海軍沒海軍,一個美洲大陸上臭要飯的鄉巴佬,也配和我大英帝國和法蘭西帝國組建聯軍?
英法想必也清楚美利堅現在的財政狀況,知道美利堅無法抽調出大量的兵力和他們組建遠征軍。帶上美利堅對英法非但沒有太大的幫助,反而戰後要多一個國家分蛋糕,這對英法來說並不劃算。
“既然英法不帶我們美利堅玩,我們也沒必要熱臉貼冷屁股。”梁耀淡淡地說道。
列強們向來不是一條心,觸及到核心利益問題尿不到一個夜壺裡也在梁耀的意料之中。
這也正中梁耀下懷,出於個人情感,以及西海岸地區的在華利益考量,和英法同流合汙,對他。來說也不是最好的選擇。
相比和英法同流合汙,梁耀更傾向於借機削弱英法兩大列強在遠東地區的勢力。
畢竟此時的大清國和曆史上的大清國不完全一樣。
至少現在大清國還有粵勇這麼一支勉強能夠拿得出手的準近代化部隊。
隻要給粵勇提供充足的補給,梁紹瓊指揮得當,麵對跨過半個地球遠道而來英法聯軍,以逸待勞,未必沒有打贏這一仗的可能。
英法兩國剛剛經曆了克裡米亞戰爭,聯軍在克裡米亞戰場上的傷亡並不小,隻要和英法兩國耗,耗到戰爭代價高到英法兩國都無法承受的地步即可。
“長崎的租界是美利堅的將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斷然不可輕易許人,否則我們對昔日埋骨他鄉的遠征軍將士無法交代,對民眾也無法交代。”梁耀說道。
“另外,我國與大清國合辦船政一事尚在議程之中,若此時同英法和大清開戰,這個大項目恐怕也要告吹了。”
“這也是我所顧慮的,如果貿然和英法一起出兵攻打大清國,這也說不過去,顯得我們美利堅乘人之危。”布坎南自我安慰道。
英法有勉強能夠自圓其說的理由出兵大清國,美利堅並沒有。
得益於西海岸有大量的華裔,這些華裔中有很多善於利用自己膚色外形,語言文化上優勢為其他種族的美商充當中間商,遊走於清廷地方政府和非華裔美商之間。甚至連大清國的內陸城市都有這些華裔中間商的身影。
洛杉磯的煤油就是這些入籍美利堅的華商利用自己在清廷內的資源人脈,銷售至清廷內陸地區。
因此美利堅在大清做生意的阻力要比英法小得多,雙方在貿易上的摩擦也並不尖銳。
就拿華洋矛盾最尖銳的廣州來說,廣州當局禁止洋人入城,其他族裔的美商則可以委托華商入城。
畢竟十三行中,入籍移民美利堅,在美利堅投資置辦家業的也不在少數。
清朝地方官員排斥和洋人打交道,但卻不排斥和美籍華裔商人打交道,隻要這些華裔不主動透露自己已經入籍美利堅,這些在清營商的華裔商人和華商無異。
假若英法這次所謂的對清貿易戰爭取勝了,將他們的觸角伸向原本遙不可及的內地,從客觀上講也是對美利堅利益的一種侵蝕。
“遠東的問題,能用外交手段的解決的問題,就儘量用外交手段解決,美利堅的家底沒英法那麼厚實,當初我和佩裡將軍遠征日本,速戰速決,未嘗敗績,幾乎沒有什麼傷亡的情況下,還是花費了上百萬美元。”梁耀說道。
這是布坎南再給自己找台階下,以上這些原因確實是美利堅沒必要出兵大清的原因。
最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眼下聯邦政府疲於應付內憂,財政極為窘迫,無法組織起一支像樣的遠征軍。
這也是英法不肯帶美利堅一起玩的原因。此時的美利堅想和英法組遠征軍,也確實不夠格。(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