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日常用品都是被科學家解決特殊問題而發明出來的,紙尿褲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為了給航天員準備的,早期在飛船內不能大小便,後期在出艙活動的時候不能進行這些日常操作,那就得有一種特彆吸水的東西,於是,紙尿褲就這樣被發明出來了。
太空是冷的,但是,航天服已經把外太空的寒冷給隔絕了,在航天服的外麵有專門的真空隔熱層,不管外麵是冷還是熱,和裡麵無關,簡單來說,就像是個暖水壺的內膽一樣。
所以,裡麵是紙尿褲,然後是液冷服。
當年,美國佬設計製造的航天服,穿上去要花45分鐘,脫下來也要花同樣的時間,還得外人幫助,比如說脫褲子,在失重的環境下,自己是脫不下來的,需要外麵有人幫忙,抓著航天員的胳膊,兩腳蹬褲腰帶的那金屬裝置,幫忙脫褲子就得浪費很多的力氣。
所以,東方在發展航天服的時候,走的是老毛子的路線:一體化後開門式,或稱背部穿/脫結構,從後背上的一個特製的鉸鏈門進入航天服,這樣就輕鬆多了。
卡洛斯對著攝像頭眨了眨眼睛:“各位觀眾,我要暫時消失一下,因為接下來的鏡頭少兒不宜,我需要先去穿紙尿褲。”
吃完飯,趕緊穿宇航服!
在西方,這種笑話很常見,但是在東方,這就有些低俗了,考慮到卡洛斯是個外國人,負責解說的張忠也沒有說太多,反正卡洛斯是負責搞笑的,接著讓他繼續搞笑就可以了。….
接著穿外麵的登月服,那就複雜多了,登月服掛在了牆上,卡洛斯想要從後麵鑽進去,但是不知道他是怎麼用力的,居然翻了個跟頭,然後又快速地翻回來,就像是動作影星拍武打片一樣。
卡洛斯又失敗了一次,不過他不在乎,繼續來!
好在潘春過來幫忙,卡洛斯終於第三次穿好。
背部開口的航天服,最大的問題就是自己無法把後麵的鏈門關好,需要同伴來幫忙,潘春先幫助卡洛斯,然後輪到卡洛斯幫潘春。
潘春充滿了不信任,把這個過程暴露在攝像頭的前麵,然後裡麵就傳來了地麵的聲音。
“不對,用左手抓住那個拉鏈,右手需要扯住衣服兩邊。”
“不要用力過猛!”
“上麵的保險機構沒有鎖死,不能操作外麵這一層。”
地麵指導了二十多分鐘,卡洛斯終於算是幫完了這個忙。
接下來就是出艙了。
“各位觀眾朋友,我們接下來要進行出艙活動了,請欣賞我精彩的表現吧,月球,我來了!”
卡洛斯說完,就向氣閘艙的方向走,然後又被潘春給拉住了。
“不著急,我們還得進行吸氧排氮。”
如果當潛水員,對吸氧排氮這個操作很熟悉,而在航天上,也是需要這一步的。
以前的宇宙飛船內部都是純氧的,後來因為導致過火災的出現,才漸漸地改成了普通的環境,反正宇宙飛船外殼是硬的,內部是加壓的,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但是航天服不一樣,這東西是軟的,到了外麵真空的環境下,如果內部也充上一個普通大氣壓的氣體環境,那航天服就會變成一個球,航天員根本就無法活動。所以航天服內的氣壓不能太高,一般都是0.3到0.4個大氣壓,基本上就相當於珠穆朗瑪峰所在地方的大氣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