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頊駕崩了,留下一個爛攤子就死了。
王剛和司馬光拉著太子趙俏在趙頊靈柩前繼位。
說起來,這已經是王剛送走的第三位大宋皇帝,他也是四朝的“老臣”了。
趙俏繼位後,封司馬光為相,讓王剛掌管樞密院兼任兵部尚書。
王剛徹底掌控了全國兵權。
但現在的問題是,十萬夏軍還盤旋西北,大遼又起全國之兵入侵大宋。
王剛再次麵對兩線作戰的危機。
這一次他沒有再去西北,而是將禁軍一分為二,一半交給顧廷燁,一半自己帶領趕去雁門關。
十幾年來,王剛在兵部什麼也沒做,一心研發火器,終於把燧發槍和火炮研製出來。
他將十八門火炮交給顧廷燁,然後自己帶著三十八門火炮,八千杆燧發槍去麵對大遼五十萬大軍。
出征前,王剛帶著老婆孩子去盛家吃了最後一頓飯。
盛老太太此時年歲太大,牙齒都快掉光,已經吃不了太多東西,可得知王剛將麵對大遼五十萬大軍時,也是擔憂不已。
盛紘和林噙霜年紀也不小,頭上已見銀霜。
王剛的兄弟姐妹全回了家,依依不舍的向他告彆。
盛家人都知道,王剛此時不僅是盛家的參天大樹,更是國家的依靠。
飯後,王剛領著三十萬禁軍前往雁門關。
皇宮中,此時已經是太後盛明蘭,站在城樓上遠遠的看著遠去的大軍,對身邊的皇帝兒子說道:
“皇帝,你一定要記住,你的舅舅是為了你,才會去雁門關拚命的。”
趙俏鄭重道:“舅舅付出的一切,兒子永不敢忘。”
盛明蘭看著比自己都高的兒子,深深歎口氣。
皇權之下哪有親情父子,更何況是甥舅,盛明蘭隻希望將來哥哥和兒子不會兵戎相見。
…………
王剛帶軍趕到雁門關後,立刻見識到大遼騎兵的厲害。
遼國建立比大宋還早的多,當初宋太祖趙匡胤一統中原後,最大的目標就是遼國。
可是遼國騎兵天下無雙,加上占據燕雲十六州,宋朝失去最好的養馬地,兩國交戰一直就處於下風。
趙匡胤駕崩,宋太宗繼位,還曾禦駕親征,兩次北伐,結果對上大遼騎兵也是兵敗如山倒,自己屁股中箭駕車逃回來的,人送外號高粱河戰神。
宋真宗時期,大宋和大遼也打過兩場,互有勝負,結果宋真宗懼戰,簽訂澶淵之盟,大宋每年付出歲幣求取和平。
宋仁宗時期,西夏崛起,大宋夾在兩國之間,軍事上更落下風。
後來宋英宗和宋神宗兩位皇帝,更多精力放在對內,尤其是宋神宗,以為實行變法可國富民強,然後再去收複大遼,結果一個變法把國家搞的內憂外亂,不強反弱。
大遼皇帝耶律洪基看準大宋困境,舉全國之兵,合計五十萬大軍兵壓雁門關。
雁門關守將譚宗德據險死守,終於等到王剛帶來的三十萬禁軍。
王剛一來立刻接手軍權,並且派出自己人接管雁門關,譚宗德屁都不敢放一個。
接手雁門關的第二天,耶律洪基就派手下大將攻城,好在王剛這次帶來的手下,大多是當初慶州退下來的精銳之士,論守城還沒怕過誰。
守了十日後,王剛突然接到耶律洪基一封信,信裡大致內容是勸降。
耶律洪基承諾,拿下大宋後,長江以南全可賜給王剛。
王剛也寫了一封回信。
耶律洪基接到回信,還以為是王剛的降書,結果打開一看,差點沒氣死。
王剛寫的並非降書,也是一封招降書。
他開的條件就比耶律洪基吝嗇的多,彆說長江以南,王剛都沒給耶律洪基一寸土地,還要他倒貼燕雲十六州。
“可怒也。”耶律洪基將信撕掉,卻沒有吩咐手下攻城,反而讓大軍繞過雁門關,重臨澶州。
耶律洪基一到澶州就發現,王剛的主力部隊正等著他。
澶州也是王剛選擇的戰場,一雪大宋百年恥辱。(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