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出於理解和個人感受偏差,回答三這個答桉,也不是不能接受。
隻是,餘至明注意到泰爾麵部表情相當的放鬆,沒有一點著急難受模樣,認為他這個“三”,應該更接近餘至明心中的答桉二。
唉,這就是和疼痛程度一樣,無法做統一具體量化的弊端了。
“泰爾,你可以小便了。”
餘至明交待了一句,就離開了病房。
沒走幾步,他聽到華人父親追了出來。
“餘醫生,泰爾他?”
餘至明覺得有必要解釋一下,不能讓患者家屬一頭霧水,不知所以然。
“在我初步檢查中,沒有發現泰爾的臟腑有值得關注的器質性病變。”
“不過,通過泰爾的尿意感知程度,我懷疑他的內臟感覺神經感知,變遲鈍了。”
支配內臟器官的主要是內臟神經係統,其可分為內臟運動神經和內臟感覺神經。
這二者共同支配內臟器官,調控臟器的各項活動,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還能夠傳遞各種信息,引起疼痛等各種不適症狀,提醒疾病的發生。
餘至明所提到的內臟感覺神經,就是將感受到的各種臟腑刺激,傳遞到各級神經中樞,也可到達大腦皮質。
內臟感覺神經傳遞的信息,經中樞整合後,再通過內臟運動神經,調節相應器官的活動,從而可以維持機體內、外環境的動態平衡,以及機體正常生命活動。
像我們臟腑的疼痛刺激,就是由內臟感覺神經感知到,並傳遞給我們大腦的。
隻是由於內臟感覺神經痛閾較高,且感覺傳入較分散,因此當出現內臟疼痛時,我們往往不能準確定位疼痛點。
所以,很多臟腑的疼痛,需要進行詳細檢查才能明確診斷。
我們膀胱的尿意程度,自然也是膀胱感覺神經感知到,並傳遞給神經控製中樞。
一般來說,內臟感覺神經對於牽拉、饑餓、痙攣等感覺,更加的明顯和敏銳。
如果這內臟感覺神經變得遲鈍,或許對饑餓變得不再敏感,繼而影響到消化器官的功能和消化腺的分泌,人會變得不怎麼愛吃東西,消化吸收能力也會出現下降。
當然,有時還會出現另外一個極端,那就是狂吃,吃的很撐了卻依然不覺飽。
餘至明耐心的解釋了一通,說:“當然,這隻是我的一個猜測,目前還缺乏證據。”
“需要做進一步的排除檢查。”
解釋完這些內容,餘至明就發現華人父親變得臉色難看,沉思了起來。
“你是不是有泰爾的事情,要告訴我?”
華人父親麵露苦澀道:“餘醫生,你這個猜測,很有可能是正確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