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已知形成條件最易的天地元氣與常規物質凝結物,玄冰的價值其實遠超想象。”
穿過幾扇暗門,來到了另一個房間,趙青輕輕翻開了一份報告,那是通過掃描軌道電子顯微鏡(STEM)捕捉到的玄冰微觀結構圖像。
在這無比精細的視野下,玄冰內部的每一個分子、每一個原子都按照某種神秘的規律排列著,一根根氫鍵穿插著形成了既複雜又完美的網絡,這種均勻且致密的結構,賦予了玄冰超乎尋常的硬度和穩定性。
正如常規的冰存在多種晶相一樣,玄冰也同樣有著多達幾十個種類,除了最高級的墨色玄冰與眾不同,性質迥異,密度高達37,色澤深黑之外,絕大多數玄冰都是深碧色、幽藍色,密度在1165之間。
其中最常見的1號玄冰,在無雜質無缺陷的狀態下,硬度約等於普通鋼鐵,熔點為76度,但極難升溫,大多時間保持著0度以下的低溫,隨著溫度的降低,硬度也會出現顯著提升,最高可達普通鋼鐵的十幾倍。
這樣的數據雖然不錯,但遠不能跟熔點五六千度、能抗千萬個大氣壓的墨色玄冰相提並論,且限製條件頗多,看上去,僅能作為低溫時對於鋼鐵的替代品。
顯然,它之所以被趙青評估出驚人的價值,主要在於其內部微觀結構的特性,而非宏觀層麵的力學性能、物理性質。
接著,趙青的目光移向了第二份報告,那是基於STEM數據進行的晶體建模分析,大小規則的多重納米晶疇交替排列,形成了互相聯結的團簇構造。
利用基於分子動力學的高級計算軟件,她成功模擬了1號玄冰在不同條件下的晶體相態轉變過程,在多個層麵上解釋了它為何能保持低溫的原因。
簡單的來說,作為一種陰寒元氣、低溫和交變磁場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晶體,玄冰天然具備複雜的熱電效應和磁熱效應機製,可以將從外界吸收的熱量以電磁波的形式輻射出去。
因此,它實際上是一種理想的冷卻劑,可以通過電場的操控,在幾乎不消耗外部能源的情況下,實現高效的熱量轉移和溫度控製,為芯片散熱、太空探索中的熱管理等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
由於該輻射冷卻特性的效率與玄冰的表麵積成正比,更可以采用氣凝膠的形態,大幅降低製冷設備中對玄冰的消耗量,在成本上具有極大優勢。
第三份報告,則是通過X射線形貌分析(XRD)技術,輔以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對玄冰的晶體結構進行了深入剖析。
XRD圖譜上那一條條清晰銳利的衍射峰,如同指紋般獨一無二,它們不僅驗證了STEM觀測的結果,還進一步揭示了玄冰在光學性能上的卓越表現。
玄冰的光學透明度極高,幾乎可以媲美最優質的玻璃,同時其折射率和色散特性也極為特殊,這為光纖通信、光學儀器製造等領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材料選擇。
更令人矚目的是,玄冰的這些光學性質在低溫下幾乎不發生變化,這意味著在極端環境下,它依然能保持穩定的性能輸出。
“除了芯片散熱與光學器件用途外,玄冰在納米科技和材料科學中的應用,同樣不可小覷。”為了後續推廣玄冰的工作,趙青打開了智能平板,迅速撰寫起了第四第五份報告:
“在納米科技領域,操作微小的納米結構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對微觀目標物實現操作和控製的需求,同宏觀尺度一樣無處不在……”
“玄冰因其硬度高、表麵光滑、晶體構造均勻的性質,以及關鍵的凍結功能,將會被視為製作高精度微納米鑷係統的理想材料,極大地簡化相關操作,促進納米科學的研究與應用。”
“在二維材料的研究中,如何高效、無損地分離出單層或少數層材料一直是個難題。玄冰的低溫和表麵粘附特性,為這一難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有望推動二維材料在電子、光電等領域的應用。”
“此外,微納米級彆的玄冰晶體,還可以作為模板,引導其他材料在其表麵生長出具有特定形貌和功能的納米結構,為納米器件的製造提供新的思路。”
在黑科技頻出的龍族世界,納米材料的發展速度顯然要比正常曆史強出不少,早在1992年,納米絲線紡織的網,就足以攔住小型驅逐艦,十幾年過去,或許已經達到了可以製造太空電梯的水平。
根據龍族5,至少在2012年末之前,EVA所用的芯片就已經是3納米級彆的了,且很可能並非那種“等效”的虛標,而目前的2004年,其使用的則是10納米的芯片。
再加上卡塞爾學院不計成本堆量增加處理器的結果,EVA的峰值速度(Rpeak)達到了每秒2萬億億次浮點運算,堪稱離譜,就算僅啟用算力為EVA十萬分之一的諾瑪,也是近乎無敵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