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問題來了,白骨嶺和三十三洞的首領為何會有一麵彆的勢力的腰牌?
直觀理解的話那就是白骨嶺和三十三洞的首領實際上分彆是纏絲洞和飛雲穀的身份。
有這個可能嗎?自然是有的。
因為按照之前楊謙在桃城百花樓裡那隻狐妖處得到的消息來看,纏絲洞和飛雲穀都是藏在萬裡竹海裡的大勢力,甚至是雙慶府這邊混亂環境裡最頂級的勢力。甚至當初化神宗的餘孽就是被這兩家給趕出雙慶府的。
若真是楊謙所猜測的這樣,那麼雙慶府內的混亂局麵就有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了:看著混亂,實則井然有序。
來雙慶府之前,這邊的混亂就早有耳聞了。踏入雙慶府之後,一樁一樁的事情經曆下來,隻會覺得雙慶府亂得遠超來之前的預料。
而如今發現,雙慶府的混亂或許隻是表象,真正的秩序就藏在這些混亂的表象之下。而且現在看起來還涇渭分明。
妖修就歸纏絲洞,散修就歸飛雲穀。
而纏絲洞和飛雲穀應該沒有將手伸到最上麵去,而是僅止步於白骨嶺和三十三洞這樣的表麵上頂級的勢力。像興盛盟這樣的在表麵上都隻屬於二流甚至三流的勢力或許連纏絲洞和飛雲穀的名字都不會曉得。而這些最底層的勢力,隻需要被白骨嶺和三十三洞約束就可以了。
還有桃城、平城這樣的官麵勢力。更多的就是放在麵上擺盤用的。
畢竟就楊謙這一路上過來看到的各城邑的實力,在失去仙盟的震懾之後,麵對雙慶府這種妖邪、賊匪遍地的情況,還能沒徹底被攪碎就算是稀奇了。
又或者在雙慶府州府的層麵還有楊謙暫時沒接觸到的隱情?
楊謙這幾日在路上一邊給麾下的內衛指點修行,一邊就是在腦子裡琢磨雙慶府這邊逐漸在他腦子裡變得清晰的局勢脈絡。
最後不論怎麼琢磨,最後都會彙攏到纏絲洞和飛雲穀頭上。頂多把州府官衙和兵衙算一個勉勉強強的變數。
第一個問題就是飛雲穀和纏絲洞為什麼要藏起來,搞這麼一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把戲?
有這個必要嗎?要瞞住誰?
肯定不會是洪武朝。光是雙慶府的天險,就讓洪武朝對雙慶府很難有足夠的掌控力。更彆說雙慶府內的妖邪和賊匪恐怕已經比很多仙門都要強了吧?洪武朝就算有能耐進來,也多半乾不過。
那不是為了瞞住洪武朝那是要瞞住誰?
楊謙隻想到一個答案:仙盟。
至於原因或許是擔心仙盟發現雙慶府成了一個完整有序的勢力之後就不得不出手乾預?或者把這邊也納入巡天眼的範圍內監控起來?
又或者是彆的原因?
最後,萬裡竹海裡肯定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結合楊謙繳獲的兩塊古怪石牌,他猜測或許跟秘境有關係。甚至包括飛雲穀和纏絲洞的古怪行為也有可能牽扯其中。
一路騎行到傍晚。
胡安過來請示。說:“大人,前探說還有十三裡路就能進入鄰水城地界了。咱們是先去城邑,還是先四處轉轉?”
“先不進城,找找這邊的賊匪或者妖邪洞子,先摸摸這邊的情況再說。此地不比之前的桃城和平城,讓弟兄們都謹慎一些。”
“是,大人!”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