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九。
正是三道城這邊開始汗流浹背的天氣。楊謙隻身一人,在城外送客亭揮彆了一眾老熟人和家裡親人,騎馬北上前往吉州府城。
調令是前天中午送到的。
當天晚上崔名盛就叫上了官衙和捕房裡所有撐頭的人聚在一起給楊謙來了一場送彆酒宴。
初八的時候正式的調令通傳了官衙和捕房,同時汪仕貴的任命也貼在了告示欄上,正式接替楊謙成為捕房丙字班的捕頭。
過了送客亭三裡,路邊又是一撥人,以周泉、李麻子為首的麻繩巷的人,也是來送行的。
特彆是李麻子,硬是不顧楊謙阻攔,給他磕了三個響頭,說是這輩子都記得楊謙大恩。而楊謙也沒避開,生受著。這一幕看得邊上麻繩巷的人又是鄙夷又是羨慕。
楊謙的路條是官麵的青色,另還有一份州府官衙付印的調令。
果然,楊謙這一副乾實事的口氣讓劉川很滿意,點了點頭,把茶杯一放,說:“很好,調你來巡案司就是要你這股子衝勁兒。”
至於說州府為何重組巡案司,崔名盛聽到的消息是說原巡案司的主官收了人家好處,但非但不幫忙,還一棍子將人敲死,跟著就要吃絕戶。後來被揭發,扯出來很多大案。
楊謙連忙打起精神,知道這是自己上任的第一場考校了。
而吉州府城是洪武朝在中西部地區最大最繁華的一個府城了。同時也是洪武朝在中西部輻射西南和西北三府的主要錨點。在政、軍、經濟上的地位都尤為重要。
所以進入城門的那一刻開始,楊謙就能感受到吉州府城這邊的戒備遠比三道城嚴得多。
看到楊謙的手續之後,一路便有州府兵衙的一名校尉護送楊謙一路無阻。麵子給足,也看得出吉州府城這邊官衙和兵衙之間的關係似乎並沒有外麵傳的那麼不堪。
進了城門就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主街可並行兩輛馬車,很寬,街麵兩邊全是商鋪。放眼望去街道筆直,應該是專門規劃出來適合特殊時期跑馬而設。
“可是楊謙楊大人當麵?”
“看看,這是巡案司上一任主官的案子。你也是辦案的行家,可能看出點什麼來嗎?”
數日之後,吉州府城的高大城牆終於映入楊謙眼簾。
所以楊謙不敢隨性,還是表現得實在一些比較好。
第二道就是城門洞子。足足五丈深的城門洞子有前後兩撥人盤查。
一邊寒暄,一邊和和氣氣的往官衙走。
“楊大人太客氣了。本該出城接您的,可聽到消息說您是獨自單騎過來,到時不定,所以隻能在城中等候,楊大人切莫怪罪就好。”
進城要過兩道關卡。
仔細核驗路條,詢問進城事務。還會檢查包裹。
“原來是黃朗官,楊謙這邊有禮了!倒是讓黃朗官跑這一趟,有勞了!”
登上過江的渡船,楊謙回望,身後的三道城已經看不見了。而前麵是茫茫前路,一時間心裡頗有些感觸。
一道是在城外兩裡處的,簡單巡查。針對的主要是車馬。行腳或者背筐就查得不那麼嚴。
“屬下心裡忐忑,所以就想早點過來熟悉熟悉情況,好儘快把事情支起來。”楊謙坐在凳子上身子筆直。臉上一片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