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1057治緬思路
李成梁此時提到交趾,其實就是在提醒魏廣德,不要犯了當年永樂朝舊事。
明朝攻占安南建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倒並非永樂皇帝有意占領此地,而純粹是為了天朝權威。
公元1400年,也就是建文二年,安南的陳朝衰落,權臣胡季篡位建立胡朝,由於對明朝可能的乾預極為忌憚,胡便長期向明朝隱瞞此事。
1403年,朱棣搶得皇位後,胡氏似乎嗅到了機會,胡季之子胡漢蒼以權理安南國事的稱號向剛繼位的朱棣上表,謊稱陳朝子孫絕滅,自己是陳朝皇帝之甥並受推戴,請求明朝冊封為安南國王。
對此事懷疑的朱棣派人前往安南調查,但胡氏早已掌握大局,自然不可能讓明使查到什麼,找不到證據的朱棣便封胡漢蒼為王。
之後,明朝開始發現事情越來越不對勁,首先,不斷有陳氏遺民前往中國控訴胡氏暴虐,其次,安南又頻繁騷擾中越邊境和鄰國占城,令邊境動蕩不安。
永樂四年,陳朝王室來華向朝廷控訴胡氏的種種惡行,朱棣派兵護送他們返回越南,途中卻不料被胡軍伏擊,陳王室被淩遲處死,這件事終於徹底激怒了朱棣。
東亞是以“華夷觀念”和“宗藩體製”為中心的,各藩屬國需向中國稱臣納貢,以示恭順。
但老大的位置也不能白坐,作為“宗主國”,保證“臣子”政權的安全是中國的義務,也事關“天朝上國”的威嚴。
對於推翻了異族統治的明朝而言,維護“宗藩製度”才能標誌自己是中華正統,尤其是敏感的朱棣。
胡朝似乎不把明朝放在眼裡。一方麵,他們威脅了南疆的安全,侵略了占城,妨礙明朝行使宗主權,另一方麵,他們伏擊明軍,並淩遲前王室,觸發了朱棣的敏感神經,冒犯了“宗主國”的威嚴。
如再不出手,這老大就沒法當了,所以,南征勢在必行。
之後就簡單了,明軍兩路攻入安南,很快就俘虜了胡氏父子,滅亡胡朝。
明朝本希望在安南國內尋找過能當國王的合適人選,找到一個能為安南各階層所接受,又符合大明利益的統治者,最理想的人選自然是前國王陳氏後裔。
事實上明朝也做過此類嘗試,但這些努力並沒有成功。
最後,明朝決定親自上台,準備直接統治。
此後,交趾地區叛亂不斷,雖在強悍的明軍掃蕩下,動亂被悉數平定,但明朝在安南卻是越來越力不從心,局勢愈發震蕩。
宣德元年,黎利在洞之役打敗明征夷將軍王通,次年,又在支棱之役中擊敗明朝援軍,擊殺大將柳升。
此時明朝在安南統治已經崩潰,安南成為空耗財政的無底洞,王通見大勢已去,便一邊向朝廷彙報,一邊與黎利議和。
最後,明宣宗決定撤兵,黎利發布《平吳大誥》,正式稱帝,建立後黎朝。
永樂四年,大明數十萬大軍南征,僅一年便橫掃南疆,恢複漢唐故土,不可謂不威武。
宣德二年,在接連損兵折將後,明朝被迫從南疆小國撤軍,20年經營毀於一旦,不可謂不狼狽。
此時李成梁提到交趾,其實就是在提醒魏廣德,他的算盤能不能打得響,不要重蹈覆轍。
明白李成梁的提醒,魏廣德臉色陰晴不定。
確實,魏廣德漏算了明朝直接統治緬甸可能的後果,如果當地百姓也和安南般不服王化,誰知道大明朝在麵對能撐幾年?
“你有什麼辦法安定緬甸嗎?”
魏廣德裝作雲淡風輕的問道。
“末將隻懂打仗,不懂該如何治理地方。”
李成梁低下頭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