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些阻礙,所以商隊的大量貨物就都通過海運走山東方向進行周轉,從山東運回京城或者直接通過運河往江南販運。
魏廣德不會做生意,不過既然費勁巴拉地做了這個事兒,在這個商會裡自然也有自己的乾股。
從中分一杯羹,自然就要為這個團體保駕護航。
他魏廣德雖然是京官,可畢竟官職就那麼大,有時候還真不太好使,所以在去年,因為山東那邊遇到一些小麻煩,他還通過張居正的關係,搞到一張徐階的名刺。
雖然魏廣德禦史的頭銜,有時候確實唬人,不過為了避免麻煩,也為了增加和徐閣老的聯係,他還是花錢搞來了一張。
有了這些關係,魏廣德聽到消息後自然就上了心。
裕王對於海貿的關注也轉移到了海運上,其實對於海運和陸運來說,成本是很好比較的。
運輸大量商品,走海運到山東周轉,看似走了更多的路途,但實際成本卻能少三成,安全性也更高。
走陸路過山海關,除了沿途官吏盤剝外,朝廷還在山海關征收商稅,自中土出者,山海關收六分,遼東四分,自遼東入關者,遼東收六分,山海四分。
而走海運,進出遼東商品和運河糧船一樣,都是通過夾帶的方式進行,隻需要給漕兵一定銀錢就可以。
雖然裕王沒有明說,但是對於海運甚至海貿也很是期待。
不明說,那也是因為考慮到嘉靖皇帝的態度。
而在這次酒席上,魏廣德也大致打聽出戶部對此的看法,那就是隻要遼東農業豐收,不再需要內地糧食接濟,確實可以考慮不通過海運輸送糧食,不過隻要遼東糧荒難題不解決,海運就不能斷。
而兵部的態度,則是比較保守,或者更應該說是保守派中的少壯激進力量。
出於安全考慮,兵部其實一直都是反對開海禁的。
本來兵部每年可以拿到的資源就不多,還要緊著九邊都稍顯不足,自然也沒有太多力量投入到海防中。
海運濟遼,是逼著兵部從不多的經費中摳出一筆銀子給登來水師新置了一批戰船用於保障航道的安全。
遼東,麵積雖然廣袤,可在大明朝的行政區域劃分上卻並不是獨立的區域,一直都是並入山東布政司管轄,但是又在遼東推行的是軍鎮模式,也就是軍事管製。
明初時,朝廷對遼東極為重視,洪武、永樂兩朝曾多次向遼東遷徙百姓,然而由於當時的遼東尚未全麵開發,生存條件極為惡劣,因此少有百姓能夠真正紮根於此,移民政策收效甚微。(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