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有人送來記錄冊開始記錄,那邊已經有人入庫房取出寶璽準備移交。
寶璽,專指皇帝的印章,是皇帝至高權力的象征。
古代印、璽通稱,以金或玉為之,據說始於秦始皇。
璽始出於周,到了秦朝才有璽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璽,而臣民所用隻能稱為印。
依秦製,天子六璽。
據唐人杜佑《通典嘉禮八天子諸侯玉佩劍綬璽印》記載:秦人將印稱作璽;因為玉是不與臣下共同使用的,所以,就用玉製作天子六璽。
六璽分彆如下:1、皇帝行璽;2、皇帝之璽;3、皇帝信璽;4、天子行璽;5、天子之璽;6、天子信璽。
六璽之外,秦始皇又獲得藍田白玉之後,又製作一璽。
此璽之鈕為螭虎,螭虎,乃異獸,傳說為龍子之一,性好文采。
璽文為:受天之命,皇帝壽昌。
係印的帶子壞掉之後,便用彩色的絲帶挽結成穗狀,“光明表章、轉相結受”,遂稱之為“綬”。
漢沿秦製,天子六璽,皆白玉製成,鈕作螭虎,文與秦同。
漢高帝劉邦進入關中之後,獲得了秦始皇的藍田白玉璽,佩帶在身邊,這時候才稱此藍田白玉所製寶璽即為後世廣為流傳的“傳國玉璽”。
到了唐代,唐代皇帝又有了八寶。
八寶,也就是八璽,在原來六璽的基礎上,加了神璽、受命璽,合而為八。
大宋立國之後,還在遵循唐朝的舊製,皇帝八寶,隻是到宋徽宗趙佶時,增加一寶,由八寶而成九寶。
宋室南渡之後,又有十一寶之製。
據宋人王應麟《玉海》卷八十四《車服十一寶》載:禦府藏有玉寶共十一:
1、鎮國神寶,寶文“承天福,延萬億,永無極”。
2、受命寶,寶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以上二寶,封禪用之。
3、天子之寶,答外夷書用之。
4、天子信寶,舉大兵用之。
5、天子行寶,封冊用之。
6、皇帝之寶,答鄰國書用之。
7、皇帝信寶,賜鄰國書及物用之。
8、皇帝行寶,降禦劄用之。
以上,即所謂的“八寶”,全都是趙構製作,宋高宗紹興十六年二次郊祀時,才八寶齊備。
9、大宋受命之寶,宋太祖趙匡胤製作。
10、定命寶,宋徽宗製作。
11、大宋受命中興之寶,紹興元年製作。
其實,由此就可以看出,古代自秦朝起,寶璽其實都不是隻有一個,而是最少也有六寶,而且隨著朝代更迭,寶璽的用途也越發細化,數量不斷增加。
明朝初期,皇帝擁有的寶璽據傳有十七寶。
1、皇帝奉天之寶,為唐宋傳璽,用以威鎮萬國,祭祀天地。
2、皇帝之寶,用以下發詔、赦。
3、皇帝信寶,用以詔親王、大臣、調兵。
4、皇帝行寶,用以冊封、賜勞。(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