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元年看似就這樣在裕王派係雞犬升天中過去了,如果沒有高拱的黯然離朝的話,裕舊人應該是很快能夠掌控朝堂。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大抵也就是如此。
歲末,宮中連續發出兩道旨意。
第一道旨意:以建元年號改隆慶殿為慶源殿,遣都督蔣華告祭顯陵;改隆慶州為延慶州,衛為延慶衛,改給印信六十六顆。
第二道旨意則是因為魏廣德的一封奏疏,言石州被虜殘破後人無固誌,乞亟令守臣修城浚池,勞來安集之,仍免其徭級三年,另“石”州通“失”,寓意不詳,建議改名。
其實石州的“石”有穩固,穩如盤石之意,寓意本來是好的,不過剛好發生陷城之事,謂“失”,所以自然引起隆慶皇帝的興趣。
這也是魏廣德從陳矩那裡得到的消息,不知道為什麼,似乎老朱家的人都很信神佛。
據說從朱元璋開始就遍尋張三豐,想拜其為國師,覓長生法,到後來的朱棣、朱厚等皇帝,對修建寺觀也是非常支持。
隆慶皇帝以前在裕王府的時候還不怎麼顯現出來,可現在做了皇帝,他似乎也有些迷信道教了。
隻能說遺傳基因或許真的很強大,從朱元璋為了吃飯出家做和尚開始,老朱家就和這些和尚、道士似乎牽扯起來,淵源頗深。
隆慶皇帝數次看到關於“石州”的奏疏都是皺眉,言此地名不好。
消息傳到魏廣德耳中,為了前途自然要投其所好,思慮後乾脆上奏建言,該石州為永寧州,取永遠寧靜無事之意。
倒不是他沒想過用永安州這個名字,可已經有地方用上了,自然不好繼續使用,否則有個地方必然要因此改名。
永寧,永寧。
隆慶皇帝很喜歡這個名字,遂在改隆慶殿名和隆慶州時一並把石州也改了。
之後,魏廣德有抽空見了見剛到京城的神機營副將,這位自然就是原鎮守福建福興泉漳及浙江金溫等處總兵官戚繼光,他擔任的這個神機營副將,其實還是他勞資當初在京城為官時的職務,算是子承父業。
而之所以戚繼光會來魏府拜訪,魏廣德也不大清楚是怎麼回事,不過還是見了見這位後世傳頌的大英雄。
和心目中的形象不同,戚繼光顯得不像個武將,更像是文臣,雖然知道他沒考取過功名,以前在老家的時候似乎就是個公子哥,倒是生就一副好皮囊。
之後,魏廣德讓張吉打聽了他的行蹤才知道,原來是拜碼頭,而且是先從勳貴這邊拜起,在京城的幾座國公府都走了一遍,之後就是其他的侯府、伯府。
當然,兵部的碼頭也不會少。
至於魏廣德,應該是身份的關係,即使當朝得寵的文官,又是軍戶出身,和魏國公府、定國公府又有親戚關係。
禮多人不怪,老話總是有道理的。
其實京城裡的官員,有多少認識他的,或許知道其人,卻沒有交往,他這到京城就四處拜碼頭,倒是很快融入進了京官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