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840坑貨
明朝朝廷每年的財政收入大致分兩大塊來使用,一塊由朝廷用於維持皇朝的日常運營,包括宗室祿米、官吏俸祿、賑災水利、軍事邊防等;一塊給皇帝用於皇帝本人以及宮廷開銷。
隨著外朝由於自身官僚係統的膨脹、宗室人口的快速增長帶來的祿米增加、軍事衰落導致的邊防開支增加和宮廷規模的不斷擴大,朝廷的財政收入也就不能滿足支出的需要,開始出現虧空。
而在出現這個現象以後,明朝的皇帝雖然依舊秉持祖訓不輕易開礦,但麵對需要解決的財政壓力,還是不得不妥協。
每當財政缺錢的時候,皇帝就會想著開礦賺錢,於是由皇帝下旨開礦,再到礦工鬨事,平亂後又下旨封禁,就成為大明朝礦產開采一個揮之不去的怪圈。
“其實微臣一直覺得,朝廷不管是開礦還是開工坊,都應該按照市麵上的工錢給工人和匠師發放月錢,而不是一些雇傭的人才有,而一些人的勞動隻是用來抵朝廷的徭役。
特彆是朝廷上下其實都是支持一條鞭法推行,而一條鞭法對百姓最大的優待就是讓他們不用再擔心被朝廷征召服役,隻需要安心種田即可。
這樣,每個礦山除了收入外,還有了一筆固定的支出,剩餘部分才是盈利,即為生財。
朝廷所辦官礦就不說了,若是民間所開之礦,朝廷也可以據此征稅,同時也可以監督礦主是否苛待礦工。
要知道,礦工鬨事,多半就是因為受到苛待。
在微臣看來,朝廷可排除都察院禦史巡按各府,摸清楚礦產分布,將其中一些易開采,規模龐大的礦山列為官礦,由朝廷派員負責開采,盈利入內、外庫。
因為小,其實不好征稅,因為大多是以家庭作坊式生產為主,或許有少量雇工。
時間稍長一點,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繁衍速度不一樣,四種戶籍的人口數量就會出現。
明朝不僅養著龐大的宗室人口,其實官員及依托他們生存的群體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雖然這些人口大多成為隱戶,官府的戶冊上沒有,看他們畢竟真實存在。
魏廣德聽了皇帝的詢問,低頭又估算了一番,這才開口說道:“國家收入,宗室支出大約占三成,軍餉兩成,宮裡一成,剩餘四成則是官員的俸祿和各種工程開銷。”
皇帝不表態,魏廣德也不覺得有什麼,無非就是浪費了點口水,對他其實也沒什麼損失。
雖然感覺宮裡的花銷太大,不過隆慶皇帝可不會去想減少支出,那是虧待自己和枕邊人的事兒,不能做。
60人,這一數字極為匪夷所思,但實際上這個數字隻包括了有一定品級的宦官,而不包含大量沒有品級的侍。
但是,朱元璋的設計有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各種職業身份的比例關係,在他剛設計的時候也許還能有比較好的對應關係,可他沒法確保每一職業身份的人都是堅持下來,更沒法確保不同職業身份的人,繁衍的速度是完全一樣的。
這四種戶籍就是四種職業身份,並且規定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要繼承,不得更改。
開礦這個事兒,其實憑借一道旨意下去就可以做,而不需要和朝廷官員商議,隻不過每次開礦後的結果來看,貌似都是以惹出大事收場。
彆看現在大明朝工坊、匠鋪不少,可都是小打小鬨不成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