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849漕糧海運
明朝是我國曆史上災害發生最頻繁的朝代之一,明初時稍好一些,但是到了中後期,災害愈發嚴重,發生頻率也不斷加快。
尤其是明嘉靖時期以後,全國大範圍出現的地震、旱災和水災等自然災害,但其自然災害尤其是洪澇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強度不僅引起朝廷的高度關注,也可以體現明代洪澇災害發生的特點和規律。
嘉靖朝後期,幾乎每隔三年就會有一次洪災,而其間各地又時有旱情爆發,讓當時的朝廷應付賑災都不及。
旱災過後是恢複生產,而洪災過後,治水就成了一項需要朝廷投入非常多人力物力的大工程。
有人曾經統計過,在大明國祚276年的時間裡,累積各種災害竟達一千零十一次,這是前所未有的紀錄。
其中水災,共一百九十六次;次為旱災,共一百七十四次;又次為地震,共一百五十六次;再次為雹災,共一百十二次;更次為風災,共九十七次;複次為蝗災,共九十四次。
此外,還有此外饑荒有九十三次;疫災有六十四次;霜雪之災有十六次。
與其說大明王朝是自己作死,其實天災在其中也扮演了不可獲取的重要原因。
對於這些,魏廣德在做官前是根本沒有意識到的。
直到他踏入仕途的初期,也隻是感到各地災情嚴重,怎麼會如此之多。
就拿這次的水災說事,隆慶三年八月庚申,黃河洪水為患,盱眙被災,九月,淮水漲溢,高家堰大潰,淮水東趨,盱眙水深5尺餘。
海運罷停後不久,永樂元年三月,因北京軍儲不足,朝廷決定再開海運,命平江伯陳、都督僉事宣信任總兵官,督理海運,負責向遼東和北京兩地運送糧餉。
對此,有月港商船可以為證,當初閩商為了爭奪船引那可是鬥得厲害,許多京官都被人遊說參與其中爭奪。
對於重開海運,大臣們各抒己見,眾說紛紜,但在同年七月,就開啟了多條運輸航線的嘗試。
八月,陳督運糧餉近五萬石,由海路至北京、遼東,此次成功鼓舞了朝廷海運漕糧的決心。
其實魏廣德很清楚一點,那就是河運現在還不能中斷。
海運?
由此可見海運其實風險也是可控的,否則海船哪裡敢這樣搞遠洋貿易,那不是和送死無異。
魏廣德還特彆注明,海運固然極險,但浙閩海船,向來以遠航到海外貿易的事例。
魏廣德向朱衡提議再次啟用潘季馴治水,一個目的就是洗脫朱衡可能被人彈劾的庸碌,二就是在這個時候,朝廷總是要做點什麼的。
魏廣德猛然間又想起來當初賈應春大力提倡的海運,雖然最終的結果隻是維持了數年的海運濟遼,而且現在也再次罷停。
魏廣德這篇奏疏是以明初海運起始,詳細寫明了明初承元製,實施河海並行、海運為主的漕運方式,至永樂十三年,罷黜海運、致力於內河,交通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海運仍麵臨風濤之險,但內河還無力承擔大規模的漕運任務,河海並行、海運為主的運輸方式,是當時情況下的最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