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福建類似,都是地窄人稠,外出經商成為人們的謀生手段。
不同的是,福建人大多往海外跑,而山西商人則是在大明國內流動。
晉中商人此時已遍及全國各地,雖然生意規模不算大,北京城曾流行這麼一句話:“京師大賈數晉人“。
至於在明末,晉商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以張家口為基地往返關內外,從事販貿活動,為滿族政權輸送物資,甚至傳遞文書情報。
晉商在關內外的貿易活動,對後金政權在物資上給與了極大的支持,後金政權對於晉商也給予禮遇和重視,他們對清統治者加強對蒙古地區的統治起到了配合作用。
這個時候,魏廣德已經意識到,後世晉商會發展到那個樣子,未嘗沒有互市的“功勞”。
在明中期利用互市壯大資本,結交大明邊將,到了後期可不就膽大到直接做起漢奸商人,賺那些沾血的銀子。
王崇古,山西商賈之家
魏廣德隻知道晉商八大家裡有個喬家,這還是托影視劇的福,才知道這戶奸商。
但八大家裡有沒有姓王的,魏廣德還真就不知道了。
或許,因為王家已經逐漸走進大明朝堂的關係,不會摻和進那些賣國勾當裡,但是其他的晉商終於還是插手了。
山西的商賈之家,魏廣德此時腦海裡又出現了吏部右侍郎張四維的身影。
張家,貌似也是山西大商人,還有致仕回鄉養病的楊博。
忽然,魏廣德感覺一陣毛骨悚然,山西商人的實力,什麼時候已經開始深入朝堂了。
雖然魏廣德不相信如楊博、張四維、王崇古這些人會同意族中子弟做那些賣國勾當,可財帛動人心,總有膽大的欺上瞞下。
必須組織這樣的和議條約。
魏廣德心裡更加堅定了思想,於是放下墨條,提筆就開始書寫起來。
而此刻在千裡之外的北京紫禁城內閣中,殷士譫也正在和高拱、張居正爭論著和議撫賞條款。
殷士譫自然不知道什麼“晉商八大家”,也不知道幾十年後會發生的那些事兒,他隻知道一旦合約簽訂,這就是喪權辱國的條約,和“澶淵之盟”沒有區彆,就是在給蒙古人賠款。
彆說現在王崇古還把雙邊貿易金額的數字定的不大,看上去好像撫賞不多,可哪怕是一兩銀子,那都不能夠出。
“不行,絕對不行,其他的都可以,但是撫賞一事絕對沒有商量的餘地。”
殷士譫在值房裡對著高拱和張居正怒吼,表達自己堅定的態度。
不過他說的這些話對高拱和張居正有影響嗎?
當然沒有。
他們當然是知道所謂“撫賞”到底是什麼,這份隆慶和議本質上就是用銀錢買和平,保證九邊安全的金錢。
可知道又如何,他們依舊還是選擇支持王崇古這份奏議,因為在他們眼中,這點銀子算不得什麼。
在他們看來,穩住大明瀕臨崩潰的財政危機才是最重要的,同時還能緩和大明北方的局勢,讓他們有能力騰出手來進行內部整頓。
在他們看來,大明朝已經是千瘡百孔,繼續對內用猛藥進行救治,否則不等蒙古人崛起,大明自己就先玩完了。(www.101novel.com)